包世臣诗歌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世臣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经济学家、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上承亭林,下开龚、魏,旁及阳湖派诸子,是嘉、道时期经世致用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毕生都致力于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他的诗歌更是力矫乾、嘉以来的萎靡诗风,扶人心、正诗格,成就卓著。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包世臣一生的行止和诗学轨迹,介绍了包世臣生于寒门、早涉忧患的成长经历,科举不顺、幕僚论证的治学处境以及辞官归隐、发愤著书的晚年生活,同时也揭示了包世臣从笔翰如流到极少作诗的诗路历程。第二章论述包世臣的诗歌理论,包世臣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儒家“温柔敦厚而不愚”的诗教原则,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用。本章首先分析包世臣诗学理论形成的背景,指出嘉道新学风、顾炎武和常州学派对包世臣诗歌理论的形成和诗歌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本章分析了包世臣诗歌理论的具体内容,从与“其词温柔,其旨敦厚”相对应的诗歌艺术性和教化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阐发。第三章将包世臣的诗歌分为政治诗、山水诗、赠答诗和题画诗四部分进行研究。包世臣四种诗歌类型各具特色。其政治诗记录了当时民不聊生、官吏横行、农民起义此伏彼起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和兴利除弊的政见及壮志难酬的情怀。包世臣一生辗转近半个中国,他用山水诗记录下游历过的名山大川,抒发议论,寄托心志。包世臣交游遍天下,其赠答诗记录了其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联系:官员如朱珪,朋友如张琦、傅卧云、沈钦韩等。题画诗是包世臣社会联系的又一载体,包世臣的题画诗秉承了“不粘不脱,不即不离”的范式,记录了当时士人的文化生活。第四章论述包世臣诗歌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成就。清朝走向没落前夕,“惊秋救弊”成为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包世臣正是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和“惊秋救弊”紧密相连的是“忧民自怜”的文学主题,包世臣的诗歌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包世臣的诗歌以经世致用为大前提和总目标,同时又具有千
其他文献
<正>脱贫攻坚是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翡翠赌石是翡翠原石交易中的一种特有方式,因其具有的特殊性在翡翠商贸与翡翠研究工作中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一些不法商人为谋取暴利,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其中尤以
藏族戏剧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戏剧文学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它产生的戏剧效果,可
郭大森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颇受读者喜爱,也深得人们品评。在与新中国儿童文学共同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郭大森一直笔耕不辍,创作颇丰,他的作品曾经获
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植物为亚洲热带雨林的代表科,成为亚洲热带雨林的表征科。海南岛地处中国的最南端,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拥有非常丰
本文以“文本研究”作为学术考察基点,以姚燮的两种主要词集《疏影楼词》和《续疏影楼词》作为研究对象。《疏影楼词》为姚氏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所作,《续疏影楼词》则写于鸦片
文章对日本现代艺术家村上隆及其代表作品进行了介绍,并对他作品图形、色彩、表现形式、表达内容等方面的视觉语言进行了解析。村上隆是将艺术与商业结合得最好的国际艺术家
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有效的获取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并进行有效转化至产品设计之中,成为设计中的新课题。感性工学正是在这种
悲剧意识是对于自由意志本身自相矛盾性的悲剧性感受和认识,是作家关注现实人生的一种审美意识,它使作品包蕴着深刻的悲剧性。中国文学的悲剧意识最早见于先秦神话,但在漫长
占据德国职教师资队伍半壁江山的企业培训师,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及其取得的显著教学成效,越来越为世界职业教育界所认识和接受。文章借鉴业已完善的德国企业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