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植物为亚洲热带雨林的代表科,成为亚洲热带雨林的表征科。海南岛地处中国的最南端,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拥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海南分布有青梅(Vatica mangachapoi)、坡垒(Hopea hainanensis)和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3个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植物,为海南热带低地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南整个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指示作用。近些年来,海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扩大为保护植物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非保护区的野生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依旧受到严重威胁。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干扰严重,破坏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阻碍了种群的发展。为了探讨目前整个海南岛生态环境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龙脑香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完成野外数据调查,了解海南岛的龙脑香科植物资源分布情况,然后通过“空间分布格局”及“龄级结构划分”、“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动态量化”等方法对比分析非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两种不同环境下龙脑香科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非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在自然保护区内龙脑香科植物分布点较多,种群数量较大,海拔梯度更宽,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更好,说明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更适合龙脑香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无翼坡垒仅出现在一个保护区内,情况特殊,为分布区夹窄种群,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青梅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内可调查到113个点,频率为0.496,非自然保护区可调查到51个点,频率为0.584,为海南广布种群,目前种群数量还相对较多,但坡垒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内仅调查到27个点,频率为0.259,在非自然保护区3个点,且频率仅有0.333,坡垒已经处于极度濒危。(2)无论在保护区内外,青梅、无翼坡垒种群均为集群分布,支持濒危植物基本呈现集群分布的结论。从各龄级的种群分布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随着龄级的增加,种群均表现出扩散的趋势,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完成自我更新的必然过程。对比非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青梅种群和坡垒种群进入均匀分布的龄级更大,说明自然保护区对种群的保护力度更强,种群自我更新能力更强。(3)尽管青梅、坡垒和无翼坡垒3个种群在分布区域上有较大的差异,种群大小、濒危程度与原因也不一样,但在植物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等3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非自然保护区还是自然保护区的青梅种群接近DeeveyⅡ型,坡垒种群DeeveyⅢ型,而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的无翼坡垒种群接近DeeveyⅢ型。由植物种群动态指数对种群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无论非自然保护区还是自然保护区,龙脑香科植物种群各龄级虽然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是种群整体表现为增长型,而且Vpi,趋近于0,说明所发现的龙脑香科植物,其种群基本趋于稳定。但是,对比非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青梅种群和坡垒种群的Vpi,数值更接近于0,说明自然保护区内的种群结构更加稳定。通过种群时间序列预测未来龙脑香科种群结构,与上述结果一致,总体表现为非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受威胁程度明显强于自然保护区。综上结果,对比分析非自然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群分布情况和种群特征,发现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群生长发育、自我更新情况均优于非自然保护区,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为植物创造更有力的生存环境,保证植物种群的演替发展。但是野生植物处境依旧不乐观,面临灭绝的危险,需要加强保护力度,改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