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勒菲弗尔的操纵论视角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操纵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操纵论。该理论认为,翻译受到三个因素的操纵: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意识形态对主题的选择、翻译方法的运用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诗学作为一个社会文学标准的总和,对翻译中语言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赞助人始终操纵着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他们可以对译者提出各种要求,而这些要求如果与翻译自身的规律和译者的愿望相符就会促进翻译活动;反之,则会阻碍翻译活动的进行。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结合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勒菲弗尔的操纵论对施蛰存以及刘尊棋、章益的Ivrnhoe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诗学、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等因素如何影响翻译的整个过程,造成两译本不同的翻译风格和内容的差异。Jvm hoe是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的代表作。作为一本在我国影响广泛的作品,对它的译作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林纾之外译者的译本的研究几乎没有。另外,还没有人对/wm/ioe的不同译本进行过对比研究。因而本文无疑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一个空白。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与范围、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前人对Ivrnhoe中译本的研究概况以及成果;第三章介绍了翻译研究中操纵的由来和勒菲弗尔操纵论的基本内容;第四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瓦尔特·司各特、/wm/we以及施蛰存和刘尊棋、章益的两个译本,然后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与道德规范、宗教因素等方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从词语的选用、翻译策略、句子结构等方面阐述了诗学对翻译的操纵,最后分别阐述了赞助人对两个中译本的操纵;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同时指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通过两个译本细致的对比分析,本文得出结论: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是文字和意思的转换,而且也是文化的转换。在施蛰存和刘尊棋、章益的两个中译本的翻译过程确实存在着操纵现象,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这三个因素也确实操纵着译者以及作品的翻译。由于译者受到了各自历史时期主流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的操纵,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导致两个译本形象存在的差异。作者希望译者和译入语的读者都能够认识到,所有的翻译都是对原文的操纵。操纵不是对原文的亵渎,而是为原作增添色彩,使其更能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进而在译入语的文化语境中大放异彩。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具有主体性,他们对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具有反操纵作用。由于文章篇幅限制,本文并没有论述译者的反操纵作用,这也是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本文将以中韩产业化时期两位现实主义作家——贾平凹的《高兴》和黄皙英的《客地》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对于贾平凹和黄皙英的作家作品的个别研究,已经有很多成果,而对于贾平
“美国梦”的幻灭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梦”起源于殖民主义时期,其代表人物为本杰明·弗兰克林。在弗兰克林之后,“美国梦”成为美国民众心中无法抹去的
该论文的研究点是克里斯蒂娜·加西娅第一部小说《梦系古巴》中的创伤叙事。作为古巴裔小说的经典之作,《梦系古巴》自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和西方学者的热烈探讨。同
学位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一个句段或语篇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它是普遍存在但又复杂的语言接触现象。语码转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并
武警部队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舆论引导必须抓住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先机;必须坚持正面宣传,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媒介素养,争取舆论主动。 In carrying out diversified tasks, t
玛格丽特·劳伦斯(1926-1987)是加拿大一位杰出的作家,马纳瓦卡系列小说是其代表作,包括《石头天使》、《上帝的玩笑》、《火中人》、《屋中的小鸟》和《占卜者》等五部作品
爱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具有影响力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其著作颇丰,内容多涉及性别关系、种族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议题。她所提出的妇女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中欧贸易纠纷不仅是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或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且是话语的过程。中外学者在理论、方法和研究问题上基本忽视了纠纷的具体过程,特别是媒体话语对于贸易摩擦和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