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A组)与联合腹部小切口(B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电切术(A组)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与同期40例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腹部小切口(B组)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A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平均值:67.7±9.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1.3±1.4kg/m2;其中左侧肿瘤15例,右侧肿瘤17例:肾盂癌23例,输尿管癌9例:肿瘤直径(CT测量):2.3±0.5cm;首发症状:血尿19例,腰痛9例,体检发现4例:术后病理报告均提示为尿路移行细胞癌。B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平均值:66.3±8.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1.8±1.2kg/m2;其中左侧肿瘤17例,右侧肿瘤23例;肾盂癌27例,输尿管癌13例;肿瘤直径(CT测量):2.4±0.7cm;首发症状:血尿23例,腰痛12例,体检发现5例。比较两组资料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探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侧别、肿瘤直径、肿瘤临床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对RNU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评价经尿道电切联合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侧别、肿瘤部位及术后病理学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96.9±16.3min)、术后住院时间(6.8±1.3d)比 B 组术中出血量(109.5±25.9min)、术后住院时间(7.5±1.4d)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61.5±22.0min)较 B 组(170.8±24.4min)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B组为15%(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间12-48个月,A组术后转移率为28.1%(9/32),B组为25.0%(1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短期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是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且肿瘤位置、临床肿瘤TNM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肿瘤侧别、手术方式与术后膀胱复发的关系不大(P>0.05)。研究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与联合腹部小切口相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相当。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是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肿瘤位置、临床TNM分期是RNU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