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该人群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情况;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进行分娩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专人根据文献及实际情况设计,并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预调查发现问题并修正后使用。问卷收集了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怀孕状况及健康状况、围生期保健、生育史、生活习惯、分娩结局等资料,运用Epidata3.0进行资料的录入,SPSS18.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双变量相关、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来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1.本次调查共收集孕妇及其新生儿有效问卷3060份,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233±566)g。其中小于胎龄儿(SGA)263例,所占比例8.6%,适于胎龄儿(AGA)2199例,占71.9%,大于胎龄儿(LGA)为598例,占19.5%,低出生体重儿(LBW)253例,所占比例为8.3%,巨大儿226例,所占比例7.4%。2.该人群中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9.19±4.85)岁,孕前BMI平均值为(21.50±3.02)kg/m2,其中孕前BMI<18.5者有412例,占13.5%,18.5≤孕前BMI<24者有2101例,占68.7%,24≤孕前BMI<28以及BMI≥28的人数为440例和107例,分别所占比例为14.4%和3.5%。另外,该人群的平均孕期增重为(16.30±5.67)kg,其中根据2009年IOM对孕期增重的建议值范围判定,孕期增重不足者为419例,占13.7%,孕期增重适宜者有1099例,占35.9%,而孕期增重过多的孕妇有1542例,所占百分比为50.4%。且新生儿的出生体重随孕前BMI以及孕期增重的增加而增加;孕期增重随孕前BMI的增加而降低(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早产、居住地,孕产史之后,发现孕前BMI<18.5可以降低巨大儿(OR=0.54,95%CI:0.31~0.94)以及LGA(OR=0.63,95%CI:0.48~0.86)的发生风险,但并未发现其与LBW、SGA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24≤孕前BMI<28以及孕前BMI≥28,均是发生巨大儿、LGA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LBW(OR=1.69,95%CI:1.05~2.72)、SGA(OR=1.61,95%CI:1.30~1.93)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则是发生巨大儿(OR=2.24,95%CI:1.63~3.09)、LGA(OR=1.83,95%CI:1.49~2.24)的危险因素。在不同孕前BMI分组下,18.5≤孕前BMI<24组中,孕期增重过多是发生巨大儿(OR=2.162,95%CI:1.466~3.189)以及LGA(OR=1.866,95%CI:1.458~2.387)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余孕前BMI组间发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分析孕前BMI与孕期增重在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发生中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二者在LBW、巨大儿、SGA、LGA的发生中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1.调整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后,孕前BMI超重和肥胖,均是发生巨大儿、LGA的危险因素;2.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LBW、SGA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是发生巨大儿、LGA的危险因素。3.不同孕前BMI组别下,当18.5≤孕前BMI<24时,孕期增重过多是发生巨大儿、LGA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