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拓建筑策划数据挖掘理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策划是研究项目在总体规划立项后,如何科学地制定建筑设计的依据问题。单纯依靠经验来确定设计内容及设计依据的传统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并且也不能解决日趋复杂的策划问题。可拓建筑策划是建筑策划与可拓学交叉的产物,旨在用可拓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建筑策划中面临的问题。可拓学为建筑策划解决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逻辑推理方法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为建筑创新提供了可能。可拓建筑策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知识,建筑师必须在短时间内准确处理这些数据和知识,这对于建筑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有时甚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建筑策划的过程又是动态的,当某些要素发生变换时,某些数据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数据中所包含的知识可以为可拓建筑策划服务,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变化数据中获取与解决矛盾问题有关的重要知识。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可拓建筑策划数据挖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将可拓数据挖掘引入到可拓建筑策划中,弥补可拓建筑策划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推动可拓建筑策划向着更科学、更严谨的方向发展。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助项目的子课题之一,本文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可拓建筑策划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可拓建筑策划数据挖掘(The Extension 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Data Mining,以下简称EAPDM)是面向可拓建筑策划所进行的可拓数据挖掘。本文将可拓建筑策划与可拓数据挖掘二者结合,旨在构建EAPDM的理论框架;建立EAPDM操作的对象,即解决“在哪挖”的问题;描述EAPDM的挖掘结果,即说明“挖出什么”;最后提出EAPDM的各种具体类型,针对不同的可拓建筑策划问题能够提供怎样的可拓知识。在EAPDM的理论概述中,本文定义了“可拓建筑策划数据挖掘”这一全新的概念,并阐述了它与可拓建筑策划、可拓数据挖掘之间的关系。指出了EAPDM的出发点及核心,并且描述了其特征,论述了其理论基础。旨在说明EAPDM的由来及其基础,对于可拓建筑策划的意义。建立了可拓建筑策划基础数据库和可拓建筑策划专业知识库,并且论述了各自包含的数据类型及其特点等基本问题,两者具体构建细则详见《可拓建筑策划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另外还对于EAPDM的挖掘结果进行了分类,分为描述型知识和预测型知识两种,分别论述了两者包含哪些类型的知识。EAPDM的类型是本文写作的另一个重点,这部分主要是从可拓建筑策划的角度出发,划分可拓建筑策划中的问题,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使用者心理量调查指导建筑策划、建筑场地策划、建筑形象策划、建筑功能策划和建筑技术策划等。旨在说明EAPDM可以挖掘到与上述策划问题相关的可拓知识,甚至有的知识可以直接解决可拓建筑策划问题,这些知识对于建筑师进行可拓建筑策划是十分必要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首次将可拓建筑策划与可拓数据挖掘相结合,不仅可以完善可拓建筑策划研究的方法体系,而且可以促进建筑学学科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另外,对于EAPDM的研究更将促进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策划智能化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可拓建筑策划问题的程序与方法,为可拓建筑策划创新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与应用方法。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适用住宅开发设计中存在的市场定位混沌、设计手法粗放、户型面积不当、空间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提出“经济适用住宅的适用性设计研究”课题。 本论文综
历史上形成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和世世代人们的集体记忆,其特色的保护,在中国城市急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桂林从公元前111年建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著
当代中国正处于文化大繁荣时期,大型剧目逐渐增多,要求演出场地设备更加优良、环境更加舒适。建设大型剧院周期偏长,无法快速投入使用,加之我国近年来对城市核心区域新增用地
通州是首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京杭大运河著称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京东名城,是新版北京总体规划确定的三个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通州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基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清代,达到了高度"诗情画意"的境界;与此同时,作为园林的表现与传播手段,诗画结合的图咏也大量涌现.为什么成熟期的古典园林会与诗、画达到如此深层的融通?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最宝贵的景观资源之一,这里正接纳着日益丰富的公共休闲生活。8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伴随着各城市滨水区作用和价值的改变,滨水建筑以各种不同的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速的时期,也是一个新经济时期,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经济类型不断崛起的时期。会展建筑以其独有的经济功能,深刻地融入世界
本文以特大城市上海的城市次中心——徐家汇为研究切入对象,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大城市次中心发展的关联关系、此种城市次中心步行体系等两方面的理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逻辑推
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在导师的指导和城市保护与更新的研究方向下,笔者结合自身参
内部公共空间作为高层办公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办公空间的组织、联系纽带,同时也是办公空间的存在环境,与办公空间的关系相当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关系.论文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