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经济理念和策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在导师的指导和城市保护与更新的研究方向下,笔者结合自身参与的我国江南地区历史风貌地段保护工作的实践,认识到经济因素在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过程中的重大影响,从而开始着手从经济层次展开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历史风貌地段保护工作的研究。 本研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中的历史街区保护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50078012)的子课题,通过分析经济因素对我国历史风貌地段保护过程的影响,以江南地区为例,提出树立社会转型期我国历史风貌地段保护的经济理念,并对相应的经济调控原则和策略作了初步的探讨。本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在于: 1.将经济学与城市保护学相结合。通过分析经济因素对保护过程的影响,以江南地区为例,总结社会转型期我国历史风貌地段保护的经济理念,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一项有益的参考。 2.将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展开对保护实践的批判性分析与反思。探讨了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经济运作方式以及江南地区历史风貌地段保护的经济组织模式,且着重分析了笔者亲身参与的两个江南地区保护实践案例。 3.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借鉴经济学上的成本效益法则,在实践案例中建立经济成本与收益的运作模型,对保护规划的经济平衡进行估算,作为今后保护的规划编制的依据。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对我国当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第二章提出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基本理念,总结和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四种主要经济运作方式。第三章对社会转型期江南地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经济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相应归纳了江南地区历史风貌地段保护的四种经济组织模式。第四章为江南地区实践案例分析之一,针对苏州木渎古镇保护规划的编制、保护规划的组织和经济运作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五章为江南地区实践案例分析之二,针对南京门东历史风貌保护区运用同样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第六章为研究成果,在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经济调控原则和策略作初步的探讨。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我国历史风貌保地段保护的经济策略。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为研究对象,以地域化设计为线索,通过以他建筑作品和大量相关文献作品为分析基础,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多方面的角度,对莫伯治的典型作品进行
随着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对体育场的功能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的体育场都是为了满足单一的竞技体育功能而设计和建设的,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无法满足人们的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适用住宅开发设计中存在的市场定位混沌、设计手法粗放、户型面积不当、空间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提出“经济适用住宅的适用性设计研究”课题。 本论文综
历史上形成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和世世代人们的集体记忆,其特色的保护,在中国城市急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桂林从公元前111年建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著
当代中国正处于文化大繁荣时期,大型剧目逐渐增多,要求演出场地设备更加优良、环境更加舒适。建设大型剧院周期偏长,无法快速投入使用,加之我国近年来对城市核心区域新增用地
通州是首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京杭大运河著称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京东名城,是新版北京总体规划确定的三个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通州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基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清代,达到了高度"诗情画意"的境界;与此同时,作为园林的表现与传播手段,诗画结合的图咏也大量涌现.为什么成熟期的古典园林会与诗、画达到如此深层的融通?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最宝贵的景观资源之一,这里正接纳着日益丰富的公共休闲生活。8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伴随着各城市滨水区作用和价值的改变,滨水建筑以各种不同的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速的时期,也是一个新经济时期,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经济类型不断崛起的时期。会展建筑以其独有的经济功能,深刻地融入世界
本文以特大城市上海的城市次中心——徐家汇为研究切入对象,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大城市次中心发展的关联关系、此种城市次中心步行体系等两方面的理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逻辑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