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武侠小说对传统文化的依赖性非常强,所以这一类型的小说一直被广大新文学爱好者认为是低俗与保守的市民小说,似乎武侠小说天生就与现代观念无缘。事实果真如此吗?随着一波又一波“中国学”的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应该重新看待了,它不再是落后与守旧的代名词,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了,从而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以相应的现代性,而传统文化框架下的武侠小说也自然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性。当然,这种现代性是与优秀的武侠小说作家自觉的吸取时代新思想与新观念分不开的。固然,由于这一类型小说的特点,其现代观念的演进比起新文学来,是缓慢的,但只要仔细分析,不难看到其现代观念也有着一定的演进轨迹。二十世纪初叶,武侠小说的出现,直接与当时的民族热情相融合,体现了时代的主题:反帝、反封建,鼓舞了国民的士气;二十年代,向恺然又使武侠小说脱离了政治框架,还侠以本色,赵焕亭力求在叙述话语中“坦露自身”,以此推动中国传统小说的变革;到了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更是形成了一次高峰,文公直借历史演义舒胸中块垒,其作品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民本思想,还珠楼主力求写出对生命的超越,而白羽的冷眼看世界更是与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到了新派武侠小说时期,港台优秀的武侠小说家更是使这一类型的通俗文学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直接以阐释人性为写作目的,并将世界现代意识引进作品。事实上,到了此时,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此时已合二为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了。本文力图从二十世纪初叶晚清时期有代表性的武侠小说开始,分析整个二十世纪有代表性的武侠小说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厘清这一演进轨迹,并对新世纪这一类型小说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最后,对于这一类型小说的表现对象---侠文化的现代性改造提出一些思考,以便使这一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文化的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