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艾丽丝·门罗的诸多作品,不难发现作家笔下的主人公往往具有“逃离”的共同经历。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门罗着眼于国际文坛上越来越受重视的女性逃离题材,以敏锐微妙的视角捕捉了当代女性在平凡生活中的欲望与不满、挣扎与无奈,把女性的逃离与话语权相联系,并将其看成女性意识觉醒的产物,揭示出女性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与此同时,门罗作为一位善于思考人生的作家,以现实主义手法,将死亡对普通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和持久影响呈现在逃离主题的作品中。本文从逃离主题的形成入手,以门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来考察逃离主题在其作品中的多维呈现,从逃离的负面意蕴和升华两个角度,探讨逃离的终极意义。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逃离主题的形成,与西方文学的逃离情结,加拿大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书写,以及门罗的个体经历和身份视角三个方面的密切关系。第一节围绕西方文学中的逃离情结,探讨人类逃离行为产生的原始动因,追溯逃离母题在西方文学中的呈现,揭示作家创作逃离主题的意图是对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束缚和生存困境的人文关怀。第二节以门罗的“加拿大作家”的身份标签为背景,介绍加拿大由被殖民和移民构成的历史文化,阐释这些因素对门罗地域书写中逃离主题的影响。第三节结合门罗的传记、采访资料,介绍作家的成长经历和与此密不可分的写作生涯,力图从她的身份视角和真实生活中挖掘逃离主题的创作内在动因。第二章,论述了逃离主题的多维呈现。根据逃离的对象进行划分,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分别从女性逃离亲情和两性关系,以及成长语境下人们逃离死亡两方面展开。第一部分,考察女性逃离的两个维度,引用马斯洛的个体需求层次理论,探究个体需求对逃离行为起到的重要作用。探究得出女性对亲情和两性关系的逃离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个体安全和社会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而主动逃离,另一方面是女性受到父权和夫权等男权的压迫,以逃离作为反抗,争夺话语权和自身的精神空间。第二部分,介绍成长语境下人们逃离死亡的主题书写。门罗通过精细加工小说文本中人物逃离死亡的素材,探讨人物逃离死亡后受到权力压制时,继续正常生活的可能性,从而揭示其对生活产生的无法磨灭的影响,表达对人类精神死亡和心灵救赎的思考。第三章,结合门罗作品对逃离主题的多维呈现,从女性逃离和人物逃离两个角度入手,挖掘逃离的正反两方面意蕴。第一节,探求女性逃离的双重意蕴。第一部分是阐释女性无处可逃的悲剧。以逃离为反抗手段对福柯式权力与规训的挑战,因主体性意识重建的失败导致最终的对权力者妥协和服从。第二部分是从正面阐明女性逃离的积极意义,正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崛起。第二节,分析人逃离死亡的双重意蕴。第一部分,探究逃离死亡记忆后人们试图自我救赎的尝试,揭示逃离死亡给人精神留下的无药可治的创伤。第二部分,以门罗的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描述门罗笔下的许多人物并不逃避直面死亡,而是珍惜当下以实现生命价值,展现出门罗正视死亡、尊重生命的积极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