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阶级理论分析为视角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二战后以霍加特、汤普森、威廉斯为早期代表人物出现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其基本观点通过对大众文化的解读、工人阶级文化的理解和态度,表达了一个有别于传统精英文化观、能够包容文化民主的社会理想和诉求。生产方式作为阶级形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价值核心。阶级意识作为上层建筑中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内涵,被文化马克思主义者们架构到阶级分析的重要地位。文化马克思主义者们通过吸收卢卡奇、葛兰西的思想作为其理论根基,结合经验和历史实践对马克思阶级意识的重构赋予了文化内涵,又以拉克劳墨菲的“政治主体”的话语转向为最新发展趋向,基本体现了英国文化研究兴起的知识图景和政治背景。其建构自为阶级和延展革命径路的努力和尝试,对文化领域主体平等的追求,谋划人的自由发展的美好理想是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致思趋向和理论价值。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创了读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文化范式的新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多元因素来重构阶级范畴,是文化领域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延伸。其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为理论光照现实提供了价值依据。但其非经济化的倾向,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思想,不小心滑入到后马克思主义的泥淖。其试图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政治主体,来消解现代的阶级危机,这种无力的呼吁和苍白的力量,最终成为理论上的哗众取宠。挖掉了阶级形成的物质之根,所以也只能是理论上的尝试,而不能取得实际效果。不过它仍然为我国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阶级审视和文化构建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有关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得出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能力模型包括专业知识
期刊
继“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之后,“创新才能发展”的观念逐步占据了我们的思想。创新在现时代已日渐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语言体系,并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