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能力指标的建立对能否培养出优秀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指导人员,对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设和人员的培养,形成更加系统和科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专业化就业指导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对解决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高校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就业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与和谐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有关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即便有所涉及也只是在理论阐述,很少有量化检验。所以,迫切需要经由实证研究的途径建立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指标体系,为高校在职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以及正在从事或将要从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自我发展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评定进行一点理念探讨,以增强人事选拔与配备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本研究通过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再定位,对能力指标的重新建构,并自编问卷对湖北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就“职业指导人员能力需求”问题进行调查,结合国内、外高校职业指导系统和人员素质要求的比较,国内社会与高校职业指导系统和人员素质要求的比较,重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能力指标体系。其主要理念观点和实证结论如下:1、将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分为三个族群来进行研讨,即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服务人员、高校职业指导(职业咨询人员)和高校院系的基层指导人员。2、从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入职条件能力和职业指导业务流程要求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行为标准能力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能力因素。3、组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词典。4、通过实证检验,以一般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三个大类进行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能力指标体系的建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三个不同族群能力分别为15项,能力需求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