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配合了国家宏观政策的需要。其贡献之处在于:一是为应对危机和灾难提供资金支持;二是为推动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三是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打基础。然而,随着对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地方财政资金相对而言十分有限,出现了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以筹集建设资金的情形。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膨胀,债务管理不到位,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督,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所暴露出的风险不仅是我国政府财政的一个重要隐患,影响政府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制约着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及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极为迫切。本文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从现状到问题,从问题到原因,从原因到对策,从国外到国内,层层紧扣,认真分析。本文分为七个部分详细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核心之处是要明确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搞清楚什么是地方政府性债务以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我们是如何界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只有在充分理解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以及债务风险的内涵,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范围划分清楚之后,我们才能够开展以后的研究工作。二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究竟有什么功能,而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又有什么危害。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地方政府性债务,但是在规模急剧膨胀,风险逐步加大的情况下,更要充分认识它的危害性。三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如何形成的。正所谓“对症下药”,真正搞清楚缘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部分可以说是理清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良策的关键环节。四是如何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如何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在前期准备工作都到位之后,这部分就是要提出良策,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本文采用了经验总结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且研读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科研成果,以及查阅了多方数据资料,确保问题研究的合理性、全面性、准确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比较客观的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积极作用,对引起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类,深入分析了国外在管理和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方面的先进经验,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本文亮点是提出了对于运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可持续性这一方法来确定政府本年度举借新债规模,研究了一个全新的数学界定公式,以及通过KMV模型对山西省太原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控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给出了一个风险预警的方法,并以太原市为例进行了债务风险的计算。
其他文献
科技人才工作是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本文简要分析了科技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建议。
<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是学生学习新材料、获得语言输入和促进语言习得的重要渠道,但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听力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存
自上世纪80年代,山西省响应国家政策开始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市场化为释放人们压抑已久的住房需求创造了良机,城镇居民居住质量迅速提高,居民住房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十
太原市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本地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严重依赖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也给太原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资
股份支付的发源地,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近年来,随着股份支付激励机制在发达国家的盛行,它在各国随之也得到快速普遍的发展。我国先后制定的法律和政策有《公司法》、《
本文结合南通大学交换生项目实践,分析了交换生项目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在推进高校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学分转换、经济条件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分别采用环氧树脂、有机硅、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对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快速测定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实验(ASTMC1202法)和吸水率实验,比较处理前后混凝土的抗氯离子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画面和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拉萨天空的自然美和语言美。3.以文本为纲,调动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储备和生活的自然场景,逐步领
市盈率的概念由Benjamin Graham1934在其著作《证券分析》中正式提出,由于这一指标不仅综合考虑了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同时也考虑了盈利能力、成长能力、风险等因素,己成为股
<正>因为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在《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的七年(1912—1919)》里所要表达的观点尚有一些意犹未尽之处,在此,我想就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