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以及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与相关设备为基础,通过国际物流联通,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得贸易商可以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成为了国际贸易新增长点。因此本文选取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贸易模式作为研究视角,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其他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本文旨在深化电子商务对“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与中国双边贸易的影响的研究,并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新的视角,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投资者提供参考建议。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研究思路是:首先阐述背景并回顾相关文献,从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机制分析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接下来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并开展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并进行研究展望。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绪论中,阐述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贸易方式的崛起的研究背景下进行针对电子商务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影响所具有的重大研究意义,并分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研究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中,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现有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双边贸易与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电子商务与货物贸易的关系,电子商务与服务贸易的关系,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作用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作用的其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双边贸易与电子商务的关系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电子商务通过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以及增加了信息对称性作用于国际贸易,我国电子商务与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关文献,并对现有文献进行简评,认为:学术界的主要观点是电子商务对双边贸易具有积极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研究较多地涉及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鲜有对沿线所有国家电子商务水平的系统测算以及基于电子商务视角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的专门研究。
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中,首先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电子商务水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电子商务源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进步,其基础为资本和劳动投入,核心为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电子商务水平视作电子商务的量化结果。接着阐述了电子商务相关的经济学理论: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外部经济性;规模经济理论;差别规模经济。电子商务通过提升国际贸易市场信息的对称性、扩大交易主体的范畴、提升交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作用于国际贸易。结合理论机制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商务水平对中国与其双边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越高(低),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越大(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与中国的电子商务水平相差越大,对双边贸易具有负面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对不同类别的产品贸易推动作用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在本文的第四部分“一带一路”沿线欧、亚洲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测算中,首先综述并比较了APEC,英国国家统计局,CII电子商务指数研究与测算课题组,刘敏等,杨坚争等,张亚斌等以及阿里研究院的测算方法,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是阿里研究院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张亚斌的电子商务测度指标,使用互联网使用人数(每百人)、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每百万人)、物流绩效指数作为电子商务水平的测算指标,通过线性变换将各年度数据分别除以各个指标最大值,从而获取指数化后的形式;然后,将各个指标进行算术平均,从而得到该国该年度的电子商务水平的测量数据。基于目前可以使用2007,2010,2012,2014年数据,筛除数据缺失国家,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测算。电子商务较高水平国家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7个欧洲国家和3个亚洲国家,中等水平国家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10个欧洲国家和13个亚洲国家,低水平国家全部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
在本文的第五部分电子商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影响的实证检验中,以学术界研究电子商务相关问题中广泛使用的引力模型为基础,加入变量Ej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以及一系列控制变量,其中FTAij表示我国是否与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DIj表示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金额,Exchangeij表示人民币与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汇率,变量Eij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与中国电子商务水平的差的绝对值。在分别进行了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以及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后,选取了时间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为便于分析和比较,研究过程中本文将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征,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欧洲组国家和亚洲组国家进行讨论。由于Tradeijt表示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本文使用了“一带一路”的45个沿线参与国与中国在2007、2010、2012、2014这四年间的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为了进一步研究电子商务对不同类别产品贸易的影响,本文还使用了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析第四版的SITC分类项下十个部门的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出口额。电子商务水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超过了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细分到不同的贸易产品类别:电子商务水平对动植物油、脂和蜡的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在亚洲组中的推动作用尤其大;电子商务水平对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贸易正向影响非常显著,在欧洲组和亚洲组中均表现出对出口的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水平对杂项制品的出口贸易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在亚洲组中同样表现出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在本文的第六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中,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参差不一,从整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相对较高,而“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相对较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每增加1%,该国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就会增加1.112%,即研究假设1成立;“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欧洲国家,即研究假设2不成立,说明提升“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对于推动双边贸易的增长有着更加重大的作用;电子商务水平对动植物油、脂和蜡;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贸易的推动作用显著。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着力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商务水平;加大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多层面的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完善并加速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工作。最后本文提出研究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完善电子商务水平指标设定;利用更多数据进行更准确的实证研究;进行电子商务对服务贸易影响的专门研究。
本文可能的研究创新在于:目前学术界没有测量“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电子商务水平的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可获取数据选取互联网使用人数(每百人)、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每百万人)、物流绩效指数作为指标,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弥补了现有研究在此方面的空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来源;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亚洲组和欧洲组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不同电子商务水平对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的影响差异;在现有的研究电子商务对贸易影响的文献中未考虑到重要变量自由贸易协定,但本文在变量设置中引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完善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议;考虑到不同类别产品所具有的的不同的贸易特征,本文按照SITC分类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的十个类别产品的贸易的不同影响,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不同类别产品提供差异化的扶持政策的建议。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研究思路是:首先阐述背景并回顾相关文献,从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机制分析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接下来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并开展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并进行研究展望。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绪论中,阐述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贸易方式的崛起的研究背景下进行针对电子商务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影响所具有的重大研究意义,并分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研究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中,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现有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双边贸易与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电子商务与货物贸易的关系,电子商务与服务贸易的关系,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作用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作用的其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双边贸易与电子商务的关系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电子商务通过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以及增加了信息对称性作用于国际贸易,我国电子商务与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关文献,并对现有文献进行简评,认为:学术界的主要观点是电子商务对双边贸易具有积极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研究较多地涉及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鲜有对沿线所有国家电子商务水平的系统测算以及基于电子商务视角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的专门研究。
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中,首先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电子商务水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电子商务源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进步,其基础为资本和劳动投入,核心为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电子商务水平视作电子商务的量化结果。接着阐述了电子商务相关的经济学理论: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外部经济性;规模经济理论;差别规模经济。电子商务通过提升国际贸易市场信息的对称性、扩大交易主体的范畴、提升交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作用于国际贸易。结合理论机制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商务水平对中国与其双边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越高(低),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越大(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与中国的电子商务水平相差越大,对双边贸易具有负面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对不同类别的产品贸易推动作用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在本文的第四部分“一带一路”沿线欧、亚洲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测算中,首先综述并比较了APEC,英国国家统计局,CII电子商务指数研究与测算课题组,刘敏等,杨坚争等,张亚斌等以及阿里研究院的测算方法,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是阿里研究院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张亚斌的电子商务测度指标,使用互联网使用人数(每百人)、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每百万人)、物流绩效指数作为电子商务水平的测算指标,通过线性变换将各年度数据分别除以各个指标最大值,从而获取指数化后的形式;然后,将各个指标进行算术平均,从而得到该国该年度的电子商务水平的测量数据。基于目前可以使用2007,2010,2012,2014年数据,筛除数据缺失国家,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测算。电子商务较高水平国家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7个欧洲国家和3个亚洲国家,中等水平国家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10个欧洲国家和13个亚洲国家,低水平国家全部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
在本文的第五部分电子商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影响的实证检验中,以学术界研究电子商务相关问题中广泛使用的引力模型为基础,加入变量Ej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以及一系列控制变量,其中FTAij表示我国是否与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DIj表示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金额,Exchangeij表示人民币与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汇率,变量Eij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与中国电子商务水平的差的绝对值。在分别进行了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以及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后,选取了时间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为便于分析和比较,研究过程中本文将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征,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欧洲组国家和亚洲组国家进行讨论。由于Tradeijt表示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本文使用了“一带一路”的45个沿线参与国与中国在2007、2010、2012、2014这四年间的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为了进一步研究电子商务对不同类别产品贸易的影响,本文还使用了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析第四版的SITC分类项下十个部门的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出口额。电子商务水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超过了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细分到不同的贸易产品类别:电子商务水平对动植物油、脂和蜡的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在亚洲组中的推动作用尤其大;电子商务水平对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贸易正向影响非常显著,在欧洲组和亚洲组中均表现出对出口的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水平对杂项制品的出口贸易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在亚洲组中同样表现出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在本文的第六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中,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参差不一,从整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相对较高,而“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相对较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每增加1%,该国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就会增加1.112%,即研究假设1成立;“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欧洲国家,即研究假设2不成立,说明提升“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对于推动双边贸易的增长有着更加重大的作用;电子商务水平对动植物油、脂和蜡;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贸易的推动作用显著。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着力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商务水平;加大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多层面的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完善并加速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工作。最后本文提出研究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完善电子商务水平指标设定;利用更多数据进行更准确的实证研究;进行电子商务对服务贸易影响的专门研究。
本文可能的研究创新在于:目前学术界没有测量“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电子商务水平的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可获取数据选取互联网使用人数(每百人)、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每百万人)、物流绩效指数作为指标,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弥补了现有研究在此方面的空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来源;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亚洲组和欧洲组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不同电子商务水平对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的影响差异;在现有的研究电子商务对贸易影响的文献中未考虑到重要变量自由贸易协定,但本文在变量设置中引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完善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议;考虑到不同类别产品所具有的的不同的贸易特征,本文按照SITC分类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的十个类别产品的贸易的不同影响,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不同类别产品提供差异化的扶持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