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基于增加值贸易的国际比较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贸易形势下,为了追求成本最低和效率最大化,国际分工越发深入,广泛的国际分工协作生产取代了原本的单一国家生产并出口最终产品的制造模式,原材料和中间品流动频繁,而许多国家在研究世界贸易格局时仍停留在基于国境分离的总贸易额测算方法,造成中间品价值被频繁的反复计算。原本应属于价值链上游发达国家或地区产生的高附加值中间投入被计算到下游的东南亚国家本国的最终产品增加值中,混淆了二者出口产品中实际国内增加值,造成对于贸易利益和实际贸易规模的错误判断。
  对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实际参与分工获得的收益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出口数据表明,中国出口规模近20年来的贸易规模呈直线上升趋势,但作为优势产业的传统制造业出口最终产品中包含的国外增加值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贸易总额测算的出口竞争力指标已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真实地位和贸易收益。同时,随着全球价值链范围的快速扩张,世界生产贸易网络覆盖了几乎所有国家,单纯比较国与国之间的产品竞争力并不再具有说服力,只有放到世界层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剔除重复计算的国外增加值部分,结合国家真实贸易收益,才能客观描绘不同国家的利益分配和比较优势。
  本文利用借鉴KPWW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库1995年-2014年20年间43个国家的中间品投入和最终需求矩阵,测算中美与金砖成员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竞争指数RCA、全球价值链实际收益GVCIncome,首先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测算出的RCA数值进行了比较,旨在明确两种算法的差异,并根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3.0)对18个制造业进行不同技术含量的分类,横向和纵向比较其出口竞争力的变化,最后,选取近似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支出、企业资本要素密集度、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行业开放度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经过回归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1.汇率上升可能阻碍外资流入,进而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升级实现,从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形成阻碍。而外资流入、研发支出的增加分别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收益和出口竞争优势有较明显的积极作用。
  2.中国和美国以及金砖国家相比,制造业存在的早期较低的人均资本存量以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导致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进而造成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收益与贸易总量不匹配,贸易“统计幻象”时有发生。美国凭借其自身丰富的资本存量保持制造业出口优势,不断巩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上游地位。在金砖集团内部,俄罗斯和巴西情况类似,主要凭借其行业资本密集的优势,保持较高的全球分工收益。巴西作为近年来崛起的制造大国,其较高的行业开放度和积极引导外资流入的政策是增强本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从公司财务视角出发,采用2007-2014年货币政策、企业财务以及市场化指数等变量,构建宏观层面的SVAR模型与微观层面的面板模型,以研究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对我国各区域企业财务效应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市场化环境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微观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对企业财务能力的影响呈现出区域非对称性;良好的市场化环境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微观企业财务能
学位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让老年人健康问题凸显在我们面前。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问题更是加大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难。目前有关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经济因素、医疗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却往往忽略了个人社会资本这一核心因素。个人社会资本指嵌入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源投资,此形式的社会资本也被称作
学位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逐渐提升,成果显著。2005——2016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流量均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我国在全球对外投资国排名中位列第二,首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净输出;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继续蝉联世界第二的排名,并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涉及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可谓规模空前,同时这也引
学位
长久以来,中国和英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彼此间的贸易以工业品贸易为主。从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中国对英国出口的工业品主要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低技术含量的机械、设备类产品,而中国自英国进口的产品则是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2015年,中国与英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了中英合作发展的新时代,这为中英两国扩大双边贸易,优化贸易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就在一年后,英国公投结果宣布英国将退出欧盟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保持加速度发展,尤其是外贸经济,各家企业开始“走出去”,出口贸易量的惊人增加更是直接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我国贸易方式也应逐渐转向“效益导向型”,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做到以质取胜才是当今和未来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目标。最低工资上涨呈现连续型势头,我国如何才能降低甚至化解随之而来的用工成本上升等相应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最低工资上涨的积极作用,即将可能成为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
在我国对外开放、港口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等利好政策的不断推行下,我国国际贸易水平日益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总额快速攀升,我国国际贸易地位也不断地提高。2000年时,我国进出口总额为4743亿元,而2015年时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9041亿元,其中商品进口贸易占了12400亿元,比2000年时2251亿元的进口贸易增加了5倍。在我国港口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下,我国港口
学位
伴随着当今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微博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渠道,打破了原有渠道单一、生硬的缺点,有利于扩大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微博信息的披露丰富了资本市场的公开信息,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能够向市场传递出有效信号。同时,开通微博的上市公司能够显著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有利于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高管开通个人微博,通过微博发布公司经营性
学位
本文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和价值,对金融发展、人民币汇率预期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互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文献梳理的结果来看,金融发展、人民币汇率预期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之间存在互相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变量之间进行传递。同时,将金融发展、人民币汇率预期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这三个变量放在一个理论模型中,将研究的高度提升到理论层面,得出:一、金融发展通过三个层面影
学位
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球贸易迅猛发展,总量贸易达到当今规模的同时,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为全球贸易量第二大国的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间,制造业却长期处于“三来贸易”的低附加值阶段,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装配制造业和服装鞋帽轻工业。当今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而不仅仅是总量贸易的发展。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理论也成为了国际贸易领域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投资中的地位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海外市场的重要性,主动寻求“走出去”路径、积极配置海外资产,也着力提高技术水平、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延伸。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OFDI)规模超过了同期外商来华直接投资额,首次达成双向直接投资项下的资本净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