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加大。木质纤维素乙醇生产备受关注,但其生产成本仍较高。原料预处理是其转化过程的关键步骤,现阶段尚未开发出较为成功的预处理方法,开发低廉、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是当前研究关键。本研究采用简单格子设计方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腐木样品,分离出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研究其降解特性,并考察运用于天然生物质废弃物的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于自然界中采集6份代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加大。木质纤维素乙醇生产备受关注,但其生产成本仍较高。原料预处理是其转化过程的关键步骤,现阶段尚未开发出较为成功的预处理方法,开发低廉、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是当前研究关键。本研究采用简单格子设计方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腐木样品,分离出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研究其降解特性,并考察运用于天然生物质废弃物的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于自然界中采集6份代表性腐木样品,在简单格子中分析其组分变化趋势,选择木质素呈显著下降趋势的样品作为目标样品进行木质素降解菌的分离。用PDA-愈创木酚、PDA-苯胺蓝选择培养基进行初筛和复筛,选出漆酶和过氧化酶均较高的3株菌,分别命名为F1,F2,F3。经菌落形态以及真菌ITS区测序比对发现,F1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ues),F2为灰孔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tephropora),F3为大白栓菌(Trametes lactinea)。(2)菌株产酶试验发现,F1同时产漆酶(Lac)、木质素过氧化酶(LiP)和锰过氧化酶(MnP),F2产Lac、LiP两种酶,F3产Lac、MnP两种酶。研究初始pH、碳源、氮源、碳氮比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株菌的最佳碳源均为20 g/L的葡萄糖,最佳碳氮比均为20/1.5。F1、F2、F3的最佳初始pH分别为4.5、4.0、4.0,最佳氮源分别为1.5 g/L的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铵。最佳产酶条件下,F1产Lac、LiP、MnP酶活分别为105.92 U/mL、393.71 U/mL、827.71 U/mL;F2产Lac、LiP酶活分别为326.42 U/mL、964.52 U/mL;F3产Lac、MnP酶活分别为424.67 U/mL、356.46 U/mL。(3)研究底物粒径、微生物接种量、预处理时间对F1、F2、F3预处理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产还原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株菌预处理的最佳底物粒径均为40-16目,最佳微生物接种量均为6 mL,最佳预处理周期F1为20 d,F2和F3为30 d。F3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降解能力最强,最佳工艺条件下,木质素降解率为71.91%,还原糖产量高达689.84 mg/g底物,水解效率高达73.46%。(4)分析F1、F2、F3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变化,对比菌株的寄生腐木样品降解趋势,F1预处理后样品三组分变化趋势与其寄生腐木样品降解趋势存在显著差异,推测原始腐木样品组分变化是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结果。F2、F3预处理后样品三组分变化趋势与其寄生腐木样品降解趋势一致。(5)对F1、F2、F3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进行物理、化学表征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处理后玉米秸秆表面蜡状物瓦解,存在菌丝侵染孔洞;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结果显示,F2、F3预处理后木质素特征吸收峰显著下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产物发现,菌株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蜡质分解、木质素解聚、侧链重组、苯环解环和硅酸盐暴露,洗脱液中未检出对酶解和发酵工艺有抑制作用的糠醛等副产物。通过本研究,成功从腐木中筛选得到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大白栓菌(Trametes lactinea),可为生物法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产生物质乙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海草房是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其屋顶采用海草晒干苫成,墙体采用花岗岩砌筑而成。独特的材料和营建技术使海草房民居具有冬暖夏凉、抗风防雨的优点,完美适应沿
在能源储存与转化领域中,锂硫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受限于硫正极或氧还原反应中的种种问题而不能大规模应用,需要寻找新型的多功能材料加以改善。碳纳米材料因其优良的电学与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但原始的碳纳米材料本身缺乏催化或吸附等性能,难以在电池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与金属化合物复合,可以赋予碳纳米材料更多的电化学特性。然而,金属化合物种类繁多,且复合碳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又十分繁琐,
保证人死亡后的保证责任是否应由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裁判不一,学界对此问题也没有一致观点。司法实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裁判意见,一是不支持继承人承担责任,该意见认为保证是信用担保,人死信用灭;二是按保证人死亡时间节点区分,该意见认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前,保证人仅负保证义务,义务的内容是可能的债务负担,也称“或然债务”,此时,人死义务灭;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义务转化为保证责任
本文主要以竹叶花椒为原料,对花椒果皮中木脂素分离、鉴定,通过电子舌技术测定竹叶花椒木脂素的苦味程度,分析竹叶花椒苦味是否受木脂素影响,测定不同采收期竹叶花椒木脂素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确定竹叶花椒木脂素提取液中木脂素含量变化对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不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对木脂素利用价值及改善竹叶花椒产品的风味提供技术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单因素实验的
蛇形蛋白SMO是Hedgehog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GDC-0449是第一个上市的SMO靶向药,目前用于治疗晚期基底细胞癌。然而,SMO的D473H突变使其对GDC-0449产生较严重的耐药性,有趣地是,LY2940680和我们的合作课题组前期设计的L4分子在实验中依然有效地抑制了D473H-SMO的活性。为了深入理解该突变导致耐药的分子机制,本文通过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野生和突变SMO蛋白与上述三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是“英国文坛移民三大家”之一。奈保尔成长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复杂的成长经历使他的作品多以异化疏离的无根感为主基调,呈现出鲜明的流散特征。在其代表作《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奈保尔描写了特立尼达岛上一户印度移民二战前后几十年的生活历程。本文从结合批判性跨文化交际视角,运用克利福德的“根与径”流散理论,探讨印度流散群体如何在多重不平等的权利话语体系中重新构建自
日益严重的农田土壤Cd污染阻碍了粮食的安全生产,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威胁。为实现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可采取相应风险管控及修复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诸多修复技术措施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具备成本低廉、来源广泛等优势,并能实现边修复边生产,在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中备受关注。针对不同地区农田土壤的污染特征,评价多种钝化剂的修复效果是实现Cd污染农田安全生产的技术关键。本研究以稻-麦
近年来,关于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领域,而对于人际领域和自我领域(1)的研究还较少涉及。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人际领域深度学习能力是在生活情境下形成和培养的,而课堂情境中则更多培养的是人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能力。但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步入2.0时代,课堂环境的创设更多地向技术丰富和互动等特征不断转型和改变,这些都为人际领域深度学习能力在课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以聚合物为基体,纳米材料为增强相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即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热塑性聚
“语篇”从功能角度被定义为一个语义单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报道备受关注。疫情新闻语篇在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以及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作用。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篇为研究对象,选取疫情爆发后《人民日报》2020年1月21日—1月31日期间发布的共计102篇相关报道为语料,建立小型语料库,采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描写和归纳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