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球蛋白的Fc受体是结合免疫球蛋白IgG的Fc端的细胞表面分子,它在多种免疫细胞上面有表达,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等。通过Fc端与NK细胞为主的先天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来杀死病原体发挥免疫应答作用。哺乳动物在刚刚出生以后,其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功能都还没有完善,因此说被动免疫获得是很重要的,而新生儿在获得母体的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时侯就依赖于母源的IgG从母体到新生儿的转运。母源的lgG在向乳汁中的分泌和被新生儿摄取的过程中均需要通过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的胞转作用来穿过上皮细胞的屏障。已知FcRn在胎盘、肠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乳腺、肺组织、肾组织、肝等上都有表达。FcRn在IgG的跨肠黏膜转运以及保护血清中的IgG免遭降解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FcRn结合IgG Fc段的位点CH2~CH3的铰链区高度保守,所以本实验采用蛋白相互作用阵列分析系统对人IgG,牛IgG,羊IgG,马IgG和兔IgG与重组表达的人的FcRn进行动力学的检测,测定结合常数KD值。同时研究IgG的跨肠黏膜传递,给小鼠口服异源的抗体,然后眼眶采血利用补体结合检测异源的抗体能否通过肠上皮细胞的FcRn跨黏膜转运而进入到血液循环中。蛋白相互作用阵列分析系统测得的人IgG、牛IgG、羊IgG、马IgG和兔IgG分别与人FcRn的结合常数KD值的比较,其中兔和人FcRn的亲和力最强。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显示,异源的抗体通过口服可以在肠上皮细胞上FcRn的转运作用而进入血液循环中。这将为免疫乳,以及婴幼儿奶粉中添加异源IgG能否被吸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融合抗体用于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