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法与评价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s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公路是区域公路运输网络的动脉,是现代化公路基础设施的重要标志。高速公路以其高速、安全、舒适、经济等优点在整个公路网中起着主干线的突出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在经历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酝酿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起步阶段之后,正处于逐步走向规模化、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关键阶段。因此,在现阶段,进行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法与评价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分析了不同学科中“区域"的定义,以行政区划为依据,将我国的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划分为市域、省域、城市群、国家级等四个层次,简要分析各层次规划的特点,并确定以省域高速公路网为主要研究对象。 区域高速公路网合理规模是指供应与需求达到均衡状态的公路系统的高效率配置。在分析现有研究方法(包括时间序列法、因素分析法、连通度分析法)和影响因素(包括区域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等)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运输强度法确定区域高速公路网的合理规模。该方法结合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反映了公路交通供需的实际水平和适应程度,能有助于避免历史、现状阶段的公路交通供需失衡状况延续到规划阶段。 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设计在体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一体化和可持续性,推进国土开发,引导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发展由“增长导向型”向“规划导向型”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区域公路网布局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综述国内外现有方法之后,提出并建立了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设计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包括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最优为目标函数,以规划线路为决策变量,以土地利用、交通需求、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因素为约束条件;下层模型为用户均衡配流模型,体现了规划者与出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由于双层规划模型是一个NP-hard问题,不存在多项式求解算法,在综合分析现有优化算法的基础上,论文结合遗传算法进行算法设计。 技术评价是公路网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的区域公路网技术评价存在着指标数量众多、难以选择的问题,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此,本文提出“综合分析、分类构造"的新思路,以交通流重分布模拟结果为基础,建立路网供需匹配度、路网等级级配适应度、路网加权模糊连通度等技术指标,分别用于区域高速公路网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评价、等级级配的适应性评价和布局结构的连通性评价。上述指标充分考虑公路交通供需之间的适应程度,有效的融合静态(结构性能)和动态(交通质量)两个方面,并避免现有指标间存在的相关性等不良影响。 目前,高速公路社会效益在综合评价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的基本属性,论述了社会效益的基本特点和具体表现,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建立高速公路的供需均衡模型,研究了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产生机理,为社会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从高速公路的外部正、负效应两个方面出发,初步建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最后,本文抓住权重系数的关键环节,从主客观赋权思想的实质出发,提出一种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用于区域高速公路网综合评价。
其他文献
本报告针对光纤焊接机器人在曲线轨迹位姿同时连续的加工要求进行了轨迹规划研究。结合自由曲线曲面的Bezier插值理论,对倍四元数进行Bezier曲线插值,获得了操作空间中面向自由
成像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遥感技术,能够同时获取目标的两维空间信息和一维光谱信息,形成具有三维数据立方体结构的遥感数据。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侦查、环境
  本论文通过分析现有列车运行调整算法的不足,结合我国铁路调度指挥问题的具体特点,建立了多目标优化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设计在不同优化目标下的调整算法。论文围
自1966年在瑞士研制并在瑞士Boetberg隧道内铺设,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以其弹性好、少维修等特点广泛铺设于国内外隧道及地铁线路中。乌鞘岭特长隧道是兰新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客运量大、污染少等特点,在解决大城市的交通矛盾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及旅客舒适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
在3G无线网络建设中,大城市无疑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在WCDMA大城市无线网络建设中,必须兼顾考虑网络的覆盖与容量的相互影响、网络规模的演进对站址选择的影响以及室内外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论文在查询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以交通监控为应用背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图像通信和数据通信及其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对铁路隧道断面自动化放样方法,在此方法基础上研制开发了集光、机、电、算一体化的激光断面放样仪.该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原理设计:包括激光扫描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仪器的现代化研究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果,此时人们对测量仪器的质量和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在单株立木直径测量过程中,主要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