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程度而言,农村养老问题较城镇更为突出。若想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养老问题,深入探究制约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是关键。从河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全省所辖的136个县(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观念开放程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因而,研究河北省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过程中,就河北省农村养老的整体状况给出统一的对策建议是行不通的。本文将河北省所辖县(市)按照人口经济类型区标准划分为A,B,C,D四种类型,分别研究四类地区的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状况并对比分析其间的差异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宜不同地区的农村养老模式发展建议。本文的写作思路大致可分为两条主线:其一是主要采用文献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河北省的农村养老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分别就河北省目前的“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论述(即论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河北省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其二是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对河北省不同人口类型区的农村养老问题进行分区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的办法,确定各个制约因素对农民做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大小(即论文的第三部分内容:不平衡发展条件下的农村养老模式选择)。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经济条件是决定养老模式选择的最基本因素,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区,老年人口系数成了次级划分标准,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次级划分表现不明显。因此,在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一个标准进行,也应区别对待。“精神慰藉”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的养老问题,则应采用综合措施构建适宜的养老保障体系。针对以上结论,给出如下对策建议:1、A类地区应在以坚持“家庭养老”为主的同时,注重提高养老的层次与品质。2、B类地区则应在发展“家庭内部自我养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社区养老。3、微观上要通过增加养老积累解决贫困地区的养老问题。4、宏观方面可通过以下措施构建贫困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行城乡分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内容:革新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对社会养老保障的舆论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