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油的分离与精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_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与环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两个重大问题。作为唯一可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资源,生物质具有可再生和洁净等优点,引起了广大研究工作者的兴趣。通过高温快速热裂解生物质所得的生物油,不仅有望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化学品原材料,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战略意义。但是现阶段的生物油品质还不够理想,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产业化进程。因此,对生物油进行一定的精制加工处理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将生物质转化成高品位液体燃料为目的,在认识生物油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等特点的基础上,围绕生物油的分离与精制的主题,致力研发一系列绿色环保的催化剂和工艺,对生物油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而又有针对性的分离与精制的研究。针对生物油含有裂解木质素和低聚糖等大分子物质,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将其高效地除去;针对生物油中的强腐蚀性,采用催化酯化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酸转变成酯类,从而改善油品质量;针对生物油中含有许多不饱和性物质,采用催化氢化的方式使其饱和,提高生物油的稳定性和燃烧性能。通过上述研究,实现了对生物油从单一提质发展到全方位提质加工的转变。论文第一章首先阐述了生物质转化与利用技术的现状;介绍了现阶段生物油的性质与成分组成;综合分析了当前生物油分离与精制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并就其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最后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并简单介绍了实验方法以及论文安排等。第二章主要介绍通过引进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实现了生物油轻质组分与低聚物、多羟基化合物的分离实验。在T=41℃,P=16 MPa的条件下,经萃取5h,可得60.4wt%的产物。该萃取油品的物化特性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黏度从1303 mm2/s下降到2.67 mm2/s;密度由1.20 g/mL降低到0.98g/mL,萃取油的稳定性明显优于萃取前的生物油。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这种绿色环保的技术实现了预期的生物油提质效果,同时不给环境带来负担。第三章主要讨论了纳米固体超强酸S042-/Zr02和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催化剂在生物油催化酯化提质研究的中的应用。考察了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催化酯化的活性和循环使用的情况。此外,对催化酯化方法处理生物油的品质改良程度以及工艺进行了简要的评估。在60~110℃条件下反应2-3h,酯化反应就可以完成,没有发生聚合、结焦的现象;酯化后的萃取油中的乙酸的含量明显降低,生物油的稳定性、热值等方面均有提升。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在效率方面要稍微优于纳米型固体酸,不仅分离更为简单,且无需处理直接循环利用。第四章介绍均相催化酯化提质生物油的研究。在模型反应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催化活性强的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生物油提质的效果。结果显示酯化反应可以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且在较短时间3-6h内完成。酯化后的生物油自动发生分层,其中上层为提质酯层,产率接近48wt%;该层的提质油的物化特性较之酯化前的生物油得到极大的提升:水分由29.8wt%降低到8.2wt%;热值由17.3 MJ/kg升高到24.6 MJ/kg;黏度由13.03 mm2/s下降到4.90mm2/s;更为重要的是油样的pH值由2.9上升到5.1,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生物油腐蚀性问题。另外,这种均相催化酯化反应不仅实现了高效地催化转化生物油中的有机酸,而且避免了固体超强酸所带来的酸性流失问题,循环使用性强,为生物油的酯化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第五章介绍了甲酸原位还原生物油的方法。首先比较了原位还原与直接氢化还原的效果,然后分析了各种催化剂在生物油原位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效率;最后通过GC-MS检测结果,详细分析了原位还原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生物油品质的影响。原位还原有效地避免了在直接还原方式中的结焦,传质传热等问题,还原效率更高,工艺设备得到了简化。加工后的生物油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热值从17MJ/kg左右升高到22MJ/kg,含氧量降低5-10wt%,pH值也从3.0升高到4.2左右,黏度由5.31mm2/s降低到4.0mm2/s左右,实现了全方位的提质生物油。成分分析表明生物油中的有机酸被有效地转化成酯类;生物油中碳碳和碳氧双键的化合物有效地被还原,但稳定的芳环结构环没有被还原;部分低聚物发生了氢化裂解反应;此外,没有分解完全的甲酸也与甲醇形成了甲酸甲酯,从而不影响产物的燃料性质。通过原位还原处理,一步就解决了生物油的热稳定性和腐蚀性问题,实现了全方位提质生物油的效果。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各种方法提质后的油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催化剂和工艺设备绿色环保,且具有一定的产业化潜质,为生物油精制加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国民经济半壁江山,健康发展对社会至关重要。目前,中小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融资难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对中
胜任力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文章从胜任力的含义出发,介绍了胜任力模型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指出了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并明
<正> 在工业化国家中,德国的劳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近几年发生的劳资纠纷件数和罢工损失的工作日数都比较少。这得归功于德国的"劳资自治"——与西方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的调整
在了解国内外灌区管理自动化进展的基础上,论文深入研究灌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针对目前灌区管理软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利用结构化分析的方法和配水优化编组模型的最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与工具被运用到水文工作当中,在水文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遥感技术在水文工作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水文地质解译工
1912年北京政府制定了三个省制、省官制草案,拉开了中国近代省制改革的序幕。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运用西方地方制度理论进行省制改革,引起了时人广泛的争论。这场争论主要围绕
背景:近年来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频发,炭疽、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事件,使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经历了严峻考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应对资金,充足高效的经费保障已成为其他
近年来研究证明炎症因子是引起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一个重要因素。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作为炎症反应中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在炎症级联反应
中苏文化协会,是活跃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文化团体。中苏文化协会的研究,对于深入中国政治史、党派史、中共党史、中苏关系史均有重要意义,对繁荣当今中国
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北道,是印度佛教东传和中原佛教西进过程的重要枢纽之一,也是当时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焉耆国中最大的一处佛教寺院和佛教中心,1961年七个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