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美国新闻署建立于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为了协调美国的对外宣传活动,宣布了改组法案,正式成立美国新闻署,使其成为美国公共外交活动的主要执行机构之一,此后美国的公共外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新闻署建立于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为了协调美国的对外宣传活动,宣布了改组法案,正式成立美国新闻署,使其成为美国公共外交活动的主要执行机构之一,此后美国的公共外交活动就分别由美国新闻署和国务院的教育与文化事务局执行。美国新闻署负责美国的信息活动,而教育与文化事务局则负责美国在国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该结构一直稳定运行到70年代。但70年代的各种因素导致美国公共外交的这种执行状态难以有效应维护美国海外利益,因此不得不重新开始调整。影响美国新闻署重组的一个因素是国际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是伴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和苏联在国际上咄咄逼人的态势,使得美国不得不寻求军事实力以外的策略获得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同时,越南战争的失败,使得美国国内民众开始质疑国家制度,而国外的形象也遭受损坏。不仅如此,随着日本和欧洲实力的增强,美国与他们的同盟关系也日益遭受考验。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了国际交流,更加剧了美国的形势。因此,美国有必要对宣传活动进行调整,以获得在冷战中的主动权和巩固其国际地位。影响美国新闻署重组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新闻署自身的问题,包括新闻署的管理、资金问题、国内其他机构和美国新闻署活动的重叠、国务院和新闻署在公共外交工作上不协调等问题。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70年代美国新闻署的重组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美国新闻署的重组主要围绕由斯坦顿小组提出的报告展开。该报告主张将美国新闻署的部分职能移交给国务院的政策信息办公室;将国务院的教育与文化事务局移交给美国新闻署,组成一个新机构;同时原属于美国新闻署的美国之音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针对该报告,美国审计总署、美国国务卿万斯、美国新闻署署长莱因哈特、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等纷纷表达了对斯坦顿报告的反对和重组的意见。而卡特总统在参考了各方重组意见后,否决了斯坦顿报告的内容,并于1977年10月颁布了2号重组法令,宣布将教育与文化事务局合并到美国新闻署,美国新闻署改称国际交流署,并保持独立状态,美国之音仍从属于美国新闻署,并规定了美国新闻署的活动目标和人事变动制度。1978年4月该法案被通过,美国新闻署重组基本完成。经过这次重组,美国新闻署独立承担起美国公共外交活动,包括增加美国之音在海外的设备数量和增加广播时长与语言种类、在海外展开舆情调查、开展新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如休伯特·汉弗莱奖学金计划等,为美国公共外交的宣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体而言,卡特政府时期的新闻署重组为此后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公共外交主要执行机构进行重组,公共外交成为美国外交的一个独立领域,此后美国的公共外交活动均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此外,卡特总统在重组美国新闻署提出美国新闻署的“双向使命”尽管在那个时代没有落实,却成为当今公共外交一个关注点,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国际交流活动正在蓬勃发展,并日趋多样化。交流活动不仅在外交、经济和商业领域,也在学术访问和校际交流之间。作为
情态作为泛语言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其独特的特征。关于韩语情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情态的概念,范围以及分类的研究。尤其是认识情态,作为韩语情态重要的类型之一也备受关
本文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串联补偿环节与母线接口功率变换器的协调控制研究”(U1610121)。随着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已逐渐成为电气工程研究领域内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由于配电网运行状态极易对处于并网运行状态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产生影响,故通过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与配电网间增加串联环节的方法来改善这一现状,从而使处于并网运行状态的交直流混合微电
为了提供更好的口译服务以满足耳语传译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日益广泛的需求,译员们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耳语传译方面的能力以有效应对耳语传译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或突发状况。因而,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会遭受心灵创伤,生活的不愉快。帮助他们回归心灵健全是许多学者和专家的所关心的。《心灵创伤》的作者是盖伊·莫瑞尔·史汀生,他在人们的潜能和心灵上的
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ADC)在计算机数据处理、人机交互、信号处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等领域的发展,对ADC的性能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流水线ADC结构方面的改进是提高ADC精度以及转换速度的常用方法,但是无论结构如何优化也无法消除由于温度、压力、电子器件等原因造成的误差,这就需要对ADC的误差进行分析,并且设计算法针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轨道客车的保有量和运行量与日俱增,轨道客车的后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统一的轨道客车全寿命周期成本信息化管理平台,以至于不能充分考虑到全寿命周期的各环节及难以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同时,随着数据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出现性能危机,无法经济有效的存储与处理大规模数据。针对以上问题,论文设计并实现了在Hadoop生态系统下的轨道客车全寿命周期成本数据
微电网作为一种有效消纳新能源的形式,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以光伏发电系统作为电源的微电网中,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对微电网优化调度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是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微电网运行环境及监测数据实现对微电网中不同时间尺度下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其中日前整点发电功率预测采用DPK-means聚类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
本文是《斯图亚特时期的英国生活》的翻译实践报告。《斯图亚特时期的英国生活》涵盖了17世纪英国的方方面面,包括政府、社会习俗、文化等。尽管已经有历史方面的一些译作,但
我国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但存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转换效率较低、且大部分能量以余热的形式被浪费的情况,因此,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在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中,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因其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且热回收率高等优点,成为一种高效的余热利用技术。从控制的角度出发来研究ORC的优化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ORC实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