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无砟轨道结构病害识别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00582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砟轨道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高速铁路中,由于承载了高速列车的周期性动力荷载以及各种环境荷载,可发生砂浆层离缝、轨道板裂纹等病害,持续发展下去会影响轨道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目前的轨道病害监测主要依靠凌晨天窗期的人工排查,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Φ-OTDR)的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监测和周界安防,同时为高铁线路状态监测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实现轨道结构监测,对建立高铁线路主动维护机制和推进铁路运维的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无砟轨道结构病害识别的任务,围绕着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病害识别算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调试Φ-OTDR采集设备,设计列车数据处理的方法。结合Φ-OTDR基本原理确定设备参数,使用滑动差分法定位和放大列车振动信号,用图像二值化和迭代的离群点去除法得到清晰的列车轨迹,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压缩。在工务人员的配合下,完成光学里程到工务里程的映射。基于已有的标签和数据建立了包含五类病害信息和正常振动模式的数据集。(2)实现了基于特征工程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病害识别算法。提取振动信号的时频域统计学特征、小波包能量特征和梅尔倒谱系数,构建多维特征向量,使用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等机器学习算法对六种事件进行分类,对比不同算法的表现。(3)将端到端的深度学习算法引入光纤传感信号模式识别。基于时域振动信号的特征,使用一种感受野提升的时域残差网络对病害数据集进行分类,达到了超越特征工程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性能表现,证实了神经网络在病害特征提取上的能力。(4)提出一种多尺度卷积结构,对大卷积核横向扩展,用大小为3的卷积核提取细节特征,在扩大感受野的同时提升对不同尺度的适应性,并讨论对比了不同的特征融合方法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的算法在病害数据集上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本研究证实了利用Φ-OTDR技术对无砟轨道结构病害进行分类识别的可行性,提出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经验和理论指导,对光纤传感轨道监测的工程化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行工况最为复杂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交直流混联电网具有强大的输电能力,对我国能源和负荷在地域上存在的“源荷分布不均”问题起到极大的缓解作用,已成为电网发展的新形态。由于交直流混联电网结构复杂,当线路某处发生故障时,极易发展为大范围的事故,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电力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故障诊断问题展开研究,在现有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研究
在“双碳”目标下,需求响应成为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力负荷的峰谷差不断增大,若采用发电侧调节满足用电需求,电网不得不留有一定量的冗余发电能力,必定会造成资源浪费。而电力总负荷增长的同时,柔性负荷所占比例逐年递增,可以利用需求侧响应来调节供需平衡,然而需求响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若忽略不确定性影响会使电网运行存在风险。本文对需求侧资源聚合运行特
牵引电机和轴承作为列车走行部的关键部件,保障其正常运转对行车安全和乘客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对轴承的故障诊断往往是对其传感器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这种直接信号进行研究,实际上轴承的故障会在设备间的相互作用中传递给相邻设备,进而在相邻设备的监测信号中体现出来,这里我们称这类监测信号为间接信号。间接信号作为直接信号的辅助信号可实现诊断精度的提高,同时在直接信号采集中断或异常时作为主要的诊断手段,对其进行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能源问题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甲烷以其储量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甲烷属于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不合理的使用将会加剧全球的环境问题。采用非平衡等离子体手段将甲烷、二氧化碳转化成目标产物是目前等离子体应用的研究热点,但是等离子体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较低,故本文采用非平衡等离子体与催化剂耦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转化。本文主要针对甲烷、二氧化碳的干式重整开展研究,旨在实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路网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当前,通行需求的增加导致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交通安全以及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信号控制优化与交通路网的运行存在复杂的联系,合理的信号控制方案能有效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随着交通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城市的信号优化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对信号控制方案设计得更加合理,以缓解城市道路网的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迫切地需要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无人化系统凭借其自动化程度高,无需或仅需少量人工操控,并且可全天候工作等特性,迅速成为学术界和科学界的研究热门。同时伴随软硬件的逐步发展和当今世界对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的迫切希望,当年无异于天方夜谭的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艇等正在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作为无人系统的基石和各种无人终端感知世界的“眼睛”,空间感知系统
随着我国高铁动车组的数目越来越多,运营里程越来越长,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高铁的运行安全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对保障高铁安全、高效运行的运维服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我国高铁运维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在高铁运维智能化建设中,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从大量的运维数据(如:维护手册、技术说明书、维修记录等)中抽取知识,并构成知识图谱,这对于提升运维系统的智能
目前,传统的损伤检测技术如射线检测、电磁检测技术无法实现结构件整体状态的动态监测,而声发射技术是以弹性波检测为原理、具有高灵敏度的结构件无损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感知出结构件的早期损伤及其故障。可利用多传感器的弹性波感知,与时差原理相结合,使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结构件整体损伤监测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结构件损伤源的时差定位技术是整体结构件损伤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时差定位技术包含多传感器感知的时差算法和基于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是一种新型住宅建造方式,与传统住宅建设相比增加了建筑部品供应环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由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供应链结构日益复杂,供应链条上节点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且成员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供应链实际运行效果不佳。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已有评价体系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因此构建改进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供应链绩效评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加剧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风机叶片是整个发电机组的核心部分,其关系着捕捉风能的多少。因此风机叶片大型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与此同时给风机叶片在崎岖山路中的运输造成困难,一旦出现滑落侧翻,损失巨大。此外,风机叶片运输车的调度情况也需要进行实时监控。鉴于上述要求,本论文设计开发了一款针对在运输过程中风机叶片位姿状态的监测管理系统。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