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可扩张通道单侧椎弓根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12年8月-2014年6月,随机选取我院15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的经肌间隙可扩张通道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A组),再随机选取同时段经传统正中入路联合单(B组)/双(C组)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各15例。A组男8例,女7例,平均54.3±19.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矢状面位移≥4mm或角度变化≥10o)症12例,腰椎Io滑脱(无椎弓崩裂者)3例。B组男7例,女8例,平均55.1±17.3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14例,腰椎Io滑脱1例。C组男7例,女8例,平均54.1±18.3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13例,腰椎Io滑脱2例。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腰腿痛VAS评分,术后24小时肌酸激酶浓度(CK),术后1年X线片/CT观察测量椎间隙高度及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单边内固定组与双边内固定组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短(P<0.05)。单侧内固定的患者中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P<0.05)。A、B、C组患者术前腰腿疼痛评分(VAS)、ODI评分、椎间隙高度、CK水平与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肌间隙组术后VAS及ODI评分、CK水平低于传统入路组。三组间的术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CK值升高幅度低于B、C组(P<0.05)。根据CT扫描评价植骨融合率,A组植骨融合率为93.33%(14/15),B组植骨融合率为93.33%(14/15),C组为93.33%(14/15),术后A组及B组各发生1例Cage移位,三组均未出现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现象。【结论】经肌间隙可扩张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对于传统开放式入路,尽可能地降低了手术本身所造成的医源性损伤的产生,相应地减少了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