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论文中笔者运用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如何设置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教顺义区初三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感,由此要求教师深入探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学生动机,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做出相应的调整,改进教师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本论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行动研究的背景和本行动研究的概要。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行动研究所涉及的文献。探讨了学习情境中与激发学习动机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依据。本论文涉及的动机理论包括Ausubel的关于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理论;Brophy的学习动机理论,Volet、Gurtner等人有关学习情境中学习动机的理论;以及Volet和Brophy的动机激发理论。详细介绍了Volet关于学习情境有效影响学习动机的观点,还讨论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关系。同时介绍了Brophy的关于改良传统的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以及Brophy提供的模拟学习活动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的例证。 第三部分,界定本行动研究要研究的问题,并实施行动研究。笔者通过对于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和访谈,提出了研究的两个问题:(1)设置学习情境是否能够重新激发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水平?(2)设置学习情境能否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笔者由此进行行动研究设计,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行动研究进行准备,具体内容是对两个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作初步调查,并设计、实施了为时19周的行动方案。笔者对于19周的行动研究做了详细描述,其中穿插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作品分析的内容描述。笔者在一学期中抽取六个单元中的课文进行了六次教学活动。在教室中设置学习情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取演讲、扮演角色、模拟表演等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两次学习动机水平问卷,获得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变化情况。在学期末与学生访谈,并分析学生作业,结合问卷结果综合分析学生的动机变化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学生作品、分析学生成绩等方式收集数据,详细地分析了有关数据。笔者在学期初、期中、期末组织学生与学校其他初三学生统一进行了三次测验,获得行动研究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考查行动研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综合分析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变化。六次教学活动设计是经笔者精心严密设计的。问卷设计是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张春兴关于对教师在观察学生学习行为时所提供的六个方面的建议和Hatter的内部动机五个维度的测量量表而设计的。访谈内容真实可靠,学生作品分析客观公正。 第四部分,讨论本行动研究的结果。笔者得出了结论,设置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对提高学业成绩效果不明显。正文后附有行动研究调查问卷、访谈问题、学生作文题目、六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