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机床的静平衡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空间并联机床的静平衡问题。静平衡是指机床在任意位姿下,机床自身重力及其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对机床驱动关节的合力矩为零。实现机床静平衡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机床重力会产生振动、噪声、磨损及其它负效应,造成机床加工精度降低和疲劳寿命缩短,同时机床为了克服自身重力还需要选取大功率的电机,提高制造成本。当并联机床处于静平衡时,无论动平台处于何种位姿,驱动关节都不用输出额外的转矩来克服活动构件的重力,因此驱动关节只用来提供运动部件的运动及切削力,这样就可以选用尺寸和功率更小的驱动电机,这对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平衡后的机床还可以改善其动态特性,降低机构的耦合、改善机床的运动性能、提高整机的控制精度、减小因系统惯性力引起的振动、降低噪声、延长机床的疲劳寿命。 论文选取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并联机床-3-TPS并联机床(可变杆长)和3-PRS并联机床(固定杆长),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形式对3-TPS、3-PRS两种并联机床进行静平衡分析。3-TPS并联机床采用配重法、弹簧法和液压平衡法实现其静平衡分析;3-PRS并联机床采用配重法和弹簧法实现其静平衡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1.采用ADAMS仿真软件分析了机床自重对机床性能所造成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机床重力对机床的影响很大,不容忽视,表明对机床进行静平衡十分必要; 2.深入研究了两种并联机床的自重分布规律和势能变化规律,并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实现机床平衡的充分条件; 3.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机床平衡的充分条件进行仿真验证及参数优化。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同时对平衡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仿真,以修正理论分析过程中简化模型所产生的误差,得到更好的结果; 4.根据机床平衡效果的优劣及其可实现性对三种平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归纳了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论文研究成果为并联机床静平衡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染整、造纸印刷等行业生产线上,不同的加工工艺要求不同的控制方案。多功能复贴机是生产功能化纺织面料的专用设备,其复贴工艺要求在加工
期刊
在高速在线检查、质量控制、机器/机器人视觉、实物仿型、自动加工等领域中,物体三维信息测量的应用日益重要。由于高分辨率、无破坏、数据获取速度快、精度较高、设备费用相
超声波探伤技术是无损检测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超声波检测诊断仪器和检测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超声波检测应用更为普及
为适应现代工业连续安全生产的要求,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对于大型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基于网络的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
摘 要:地铁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节省地上空间,由于不会和其他交通设施出现交集的情况,所以能够节省通勤时间。正因如此,使得地铁项目不断增多。然而,因地铁的运营环境比较特殊,加之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大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难度,各种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基于此点,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机器人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太空和海洋探索、国防技术等领域。机器人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综合实力的标志。本课题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某
摘 要:近年来,随着航电系统向综合化、模块化、通用化的方向发展,仪表着陆接收机不再以独立的设备出现,而是以一种接收模块的形式出现在综合航电系统中,为正在着陆的飞机提供引导信息。而射频接收通道作为仪表着陆系统接收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仪表着陆功能。本文根据某通信导航系统对仪表着陆系统接收模块的要求,对仪表着陆系统接收模块的射频接收通道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射频接收通道;仪表着陆系统;
本文针对目前机械软起动变速器存在的结构复杂、造价高等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机械软起动变扭变速器”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能够较好的实现在不脱离负载的情况下电动机直接起动。论文主要研究如下:首先,通过对带负载机械软起动变速器工作要求的研究,确立了带负载由低速大扭矩逐渐递增变速行星轮系机械软起动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构建了行星轮系系统动力学模型、磁流变制动器制动力矩模型和机械软起动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