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教师认为老师的职责就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只要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同理,一些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知轻情的心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改革要求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之中。《道德与法治》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机制和完善的人格是其主要目的之一。重知轻情的现象表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还未真正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把知情交融法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和情绪心理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其品德发展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与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怎样实现知与情的统一,达到知情的效果,是本文研究的主线,是教学探索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以知情交融法在《在集体中成长》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为例,重点探讨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障碍与问题,提出了一些跨越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教师的情绪变化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对知情交融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运用的效果乃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在把知情交融法运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