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性、适应性以及重用性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该文完成了变电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设计.为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明确系统责任,划分主题,定义了系统中的对象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主题划分和功能描述等工作,并对问题域部分、系统安全机制、数据管理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工作.从对象层、特征层和关系层说明系统类图的创建过程,建立反映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面向对象系统分析(OOA)模型,并依照该系统基本模型对系统进行面向对象设计.结合已被广泛接受的基于角色存取控制模型,采用用户/角色/模块授权模型,定义了用户、角色、权限、以及会话和限制等.基于用户/角色/模块授权的安全模型能够统一、快捷地管理岗位角色和用户权限,降低了系统权限管理的复杂性,并且很好地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该论文提出了图纸、数据和元件一体化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经过多种图形化方法的比较,借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有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相关概念,采用AutoCAD的VBA二次开发技术,基于变电站主接线图建立将地理接线图与一次二次电气接线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图形化平台,强调数据库的数据组织,将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相关联完成地理图->接线图->元件资料数据的立体查询,以及变电各项检修生产业务网络化管理.提出了"以设备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原则:强调设备属性规范化管理的思想以及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相关联的关联原则,建立图形化的二次设备台帐的录入查询环境,包括设备台帐、继保图纸、定值单管理等模块.为了对电力系统各种复杂业务进行流程灵活定制,设计并开发了一个通用流程平台,提出SRAD(Self-rebuilding According Demand)技术体系即为"按需求自重构"由系统使用部门指派系统管理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修改系统的框架结构,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原理对生产管理业务流程重新设计,提出了系统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在网页环境下提出了面向设备的工作流程管理,以设备为入口实现缺陷、定检的网络化流程管理.在东莞供电分公司的运行经验表明:该系统在减轻管理和运行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数据实时性,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效果显著,并受到了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