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稀土—三聚磷酸钠协同钝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c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镀锌是钢铁领域重要的防腐技术之一,电镀锌钢板因其具有良好的防腐蚀能力而被广泛的用于汽车、家电、建筑和航空等领域。但电镀锌钢板在潮湿的环境中易被腐蚀,产生白色的腐蚀产物,严重影响镀锌钢板的防腐蚀能力。在电镀锌钢板表面采用铬酸盐钝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电镀锌钢板的防腐蚀能力,并且铬酸盐钝化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铬酸盐有剧毒,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各国对铬酸盐钝化技术的应用采取了严格的限制,因此无铬钝化、环境友好型钝化技术的开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致力研究无毒、无污染的稀土钝化膜工艺,并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手段对稀土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及稀土钝化膜的组成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最终总结测试分析结果对稀土钝化膜的成膜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实验的主盐、氧化剂、缓冲剂、添加剂及其用量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实验配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混合稀土25g/L、硅酸钠7g/L、双氧水15ml/L、H3B0330g/L、三聚磷酸钠15g/L、添加剂0.8g/L、过硫酸钾3g/L、三聚磷酸盐钝化液pH为8左右、钝化工艺在室温条件下进行。通过中性盐雾实验以及盐水浸泡实验对复合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混合稀土-三聚磷酸盐复合钝化膜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且其耐腐蚀性能优于低铬酸盐钝化膜、混合稀土钝化膜、三聚磷酸盐钝化膜,这说明混合稀土与三聚磷酸盐之间存在协同钝化效果。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曲线研究混合稀土与三聚磷酸盐复合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能,并与低铬酸盐钝化膜、混合稀土钝化膜、三聚磷酸盐钝化膜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混合稀土-三聚磷酸盐复合钝化膜能够有效降低镀锌层的腐蚀电流,且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混合稀土-三聚磷酸盐复合钝化膜的自腐蚀电位要高于低铬酸盐钝化膜、混合稀土钝化膜、三聚磷酸盐钝化膜的自腐蚀电位,腐蚀电流要低于其他钝化膜。混合稀土-三聚磷酸盐复合膜的电化学阻抗大于其他三种钝化膜的阻抗,这说明混合稀土-三聚磷酸盐复合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要优于其他三种钝化膜。通过XPS、EDS、SEM对复合钝化膜的成份和组成元素价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复合钝化膜主要由Ce、P、O、Zn等元素组成,且各元素在膜层中存在的价态如下:Ce主要以+4形式存在,具体存在形式为铈的三聚磷酸盐;P主要是以+5形式存在,具体存在形式有三聚磷酸根及ZnP30103-;O存在形式是O2-,具体存在形式为三聚磷酸根及ZnP3O103-。通过SEM对复合膜钝化膜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观察结果发现混合稀土-三聚磷酸盐复合钝化膜表面平整、致密。综上所述,混合稀土-三聚磷酸盐复合膜钝化工艺无毒、无污染、操作简便且稀土钝化膜耐腐蚀性能优于低铬酸盐钝化膜,复合钝化液稳定,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机交互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最常见的人机模式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机器设备来实现,例如,键盘,鼠标,触摸屏等。然而,这些设备
MFT(MOTHER OF FT AND TFL1)基因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基因家族,广泛存在于多细胞陆生植物中。最初的研究认为MFT基因可能是个开花调控因子,但是后来的一些关于MFT基
我国是湿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由于湿地拥有过滤污染的功效,被人类誉为“地球之肾”,所以湿地对于我们人类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湿地与我们的生存是密不可分的。它的生态价值
农民以土地为依托,建立了农村的经济分配、政治治理、社会观念和文化习俗等。农村的许多利益分配都根源于土地,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对于更为弱势的广大农村妇
在现代通信背景下,利用宽带接收机采集到的信号往往是一个瞬息多变的复杂信号,信号本身常包含有扩频、跳频、跳时等调制方式,这些都使得后续的信号处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对于
目的:探究针灸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5月72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组,对照组康复训练干预,实验组针灸合康复
当前,在农机经营和维修市场上,无证经营或经营无证产品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受经济的制约,农民购买农机时,往往考虑价格因素比较多,而忽视了所购农机商品的质量状况;同时,农机
由于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光学、磁性、催化、气体吸附和分离等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所以设计合成功能金属-有机配合物已成为当今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亦是难点之一。与传统无
《内经》《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五味、四气等理论的论述,奠定了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但金元以前,药性理论发展缓慢。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开辟了中医药学理论创新的黄金时代,金
目的建立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含量。方法Welch Ultimate XP-C18色谱柱;甲醇-乙腈-水(40∶18∶42)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