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在于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运用于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本文的重点是:1、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究其根源在于人本思想的缺失。2、通过人本思想与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结合找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章开篇介绍了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以及城市规划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简要分析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中的理性综合城市规划模式、渐进主义规划模式、多元主义与倡导规划模式、战略规划模式、城市营销与营销规划等理论,并简要评述各种城市规划模式的优点与不足;简要回顾了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经历的漫长曲折的改革发展历程,并对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进行简要评述。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对“人本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强调本文研究的人本思想中“人”的概念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即以全体市民为本。人本思想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符合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最后结合当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理论进行分析并得出:城市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城市能更好的满足市民的需要;在城市中,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人本思想作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方案。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之一,这一部分结合人本思想以及诸多实例分析了现实当中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本身存在问题。这其中包括:1、规划功能单一技术定位,仅从技术层面考虑城市规划,使其沦为经济发展的工具。2、忽略社会因素,导致规划的针对现实性失效和未来导向性实效。3、强调行政导向,使得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普遍影响城市发展。其次,城市规划建设的领导者——政府拥有城市发展相关决策的最后决策权,却因职能错位造成社会公平失衡,并且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及专业知识较为欠缺。城市规划建设的另一个主角——房产商为追求利润,不顾广大市民的真正需求、缺乏社会责任与正确的社会引导。第三,市民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体,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参与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市民对公众参与的自觉性、理性化程度以及参与能力均较低,并且缺少足够的授权等外在条件支持。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规划建设中人本思想的缺失。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试图从几个方面寻求“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分别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城市政府、城市市民提出了要求:首先,我国的城市规划不仅应该做到客观、综合,而且更加需要面向群众,保持公开性。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进行重新准确的定位:1、由主观规划变为客观规划,使城市发展与城市市民、自然生态、自身传统及资源优势相结合。2、由单一规划变为综合规划,综合考虑市民的需要,充分认识城市的综合性和系统性。3、由封闭规划变为公开规划,要求规划师、公众、政府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4、对于规划师来讲,进一步要求其代表公众利益,关注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改革规划师培养体制。其次,提高政府的有效管理:1、通过管理思想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政绩观,建立“人本”政绩评价标准。2、加强以法治权,规范制约政府行为,避免权力滥用。3、鼓励市民参与监督,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增强公众参与能力,发挥社会监督作用。4、将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根据公共部门自身特点加以转化吸收,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最后,要提升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意识,提高市民的参与能力,使其有效的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