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工作框架与内容研究初探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zh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30年,与经济腾飞同步的是深刻的社会转型和激烈的思想碰撞。在此背景下,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谐社会建设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议题。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面向未来、调控市场、服务社会的社会制度,在主动迎接与接受社会经济影响与推动的同时,必须首先寻求框架内的适应性改革与创新。   本文从双重转型背景下突出的社会矛盾、尖锐的利益冲突以及市民社会建构的迫切性出发,剖析了当前城市规划体系社会维度的缺失、理论实践的脱节、社会保障作用无法有效发挥等问题,指出城市规划必须重拾其社会理想,回归其社会活动本质。进而引介了国外社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在回顾城市规划与社会规划发展的基础上对比了两者的思想基础、工作领域及技术手段,分析了两者可能的结合路径,提出以专项规划的形式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内部建立中国城市社会规划。在建构中国城市社会规划的模型中,首先基于社会规划的思想方法与操作理念,结合城市规划学科自身的范式转型趋势,在剖析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制度背景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社会规划的“理性—沟通”范式及其价值准则,并从可操作性及灵活性出发,将城市社会规划的工作框架分为三部分展开;一是在规划编制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及人的社会需求、社会与空间相互关系的了解,从理性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布局,为了更好的融入当前规划编制体系,按照空间层次分为面向总体规划的城市社会综合发展规划和面向地方和地区的社区建设规划;二是建立城市社会规划的行动体系,通过注重规划过程的组织与参与、利益协调和社会动员使城市社会规划成为一种“为全民”和“与全民”的社会行动纲领;三是探讨了社会影响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准入式评价,更包括事前的研究型评价以及对规划过程开放性、互动性的评价。
其他文献
火车因安全、快速、廉价等诸多优点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火车的发展与铁路建设密不可分。由于我国原有线路客运量的大幅增长,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化交通工具及管
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功能重组、规模扩张的进程进一步加速,以开发区、大学科技城等为代表的新产业空间在城市中大量涌现,它通过技术、知识、创新等内生优势越来越多地影
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之后,足球项目的受关注度与日俱增,为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我国提出需要加强足球设施的基础建设,专业足球场的兴建热潮将指日可待。
顶部空间在超高层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重要的功能空间,也是建筑的个性表征。在城市高空化发展和人类多样化需求的促动下,当代超高层建筑顶部空间呈现出多元开放
当下,我国的办公建筑已成为建设量增长最快的建筑类型。在蓬勃建设的背景之下,办公建筑的节能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办公建筑良好舒适的室内热环境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在当代社会,城市夜晚生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对城市的功能空间和景观空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昼夜有别的空间类型。针对城市发展的这一重要现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教育机构,它源于私学,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而逐步走上官学化的道路。虽历经千载风雨,但书院始终以教化民众,传承文明为治学目的,尽管最后它随着科举制度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为缓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以及用地的盲目扩张,城市建设的重心开始逐步转向中心城区的边缘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