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膀胱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临床治疗主要的方式是早期诊断以及手术切除。关于基因与信号通路的研究,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Slit/Robo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影响肿瘤细胞转移以及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相关研究提示Slit/Robo信号传导通路极有可能与肿瘤细胞产生以及转移的有关。目前研究证实,Slit/Robo信号传导通路主要与晚期的肿瘤存在相关性。Slit/Robo通路与乳腺癌的E-钙粘蛋白,与结直肠癌的β-catenin相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而在肝癌中Slit2/Robo1可以特异性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介导的细胞迁移。大多数研究表明,Slit2主要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Denk等研究发现,Slit3还通过调节AP-1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迁移。除了前列腺癌和结肠直肠癌外,Slit/Robo还通过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而对其他系统肿瘤产生抑制。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在不同的肿瘤中会出现差异,一个可能的原因是,Slits家族中,Slit2比Slit1或Slit3更与Robo1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我们考虑Slit2可能与膀胱癌有一定的关联,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前期研究提示:Robo1和Robo4可能通过抑制膀胱癌血管生成来抑制膀胱肿瘤进展。鉴于文献检索显示,Slit2基因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产生密切相关。在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膀胱肿瘤的分子机制以及寻找膀胱肿瘤相关的临床肿瘤标志物,我们对手术切除的膀胱肿瘤的标本进行相关检测,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Slit2在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探索Slit2对膀胱肿瘤细胞生长、发展以及转移的影响,为膀胱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新的疗法、新的靶向作用位点。材料与方法1材料1.1标本: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进行外科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标本。依照WHO/ISUP分级法2004年膀胱癌分类,低级别尿路上皮癌13例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4例,对照组取患者癌周正常组织16例,距癌周边缘2公分为界限,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以及其他相关的治疗。本次实验使用的标本,均由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病理科两位主任医师的出具病理报告,每位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术后都进行规范随访。本次研究,已经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经由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用于免疫组化的标本,手术切除后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中,后存放于-80摄氏度冰箱中。RT-qPCR检测的标本,均在术中切下组织,即刻取材,液氮中存放,后存放于-80摄氏度冰箱中。实验结果,使用微软SPSS23.0软件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lit2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组中表达程度较高,在肿瘤组中随肿瘤分级升高,表达程度降低。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中,Slit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53.8%、7.1%(P=0.000),三组间相互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每两个不同分组,表达程度间相互比较,仍具有统计学意义。Slit2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组以及低、高两级别组的尿路上皮癌中三组间的表达程度随肿瘤分级升高而降低(r=0.723,P=0.000)。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两组中的表达程度随肿瘤分级升高而降低(r=0.464,P=0.026),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组、高级别组两组中的表达程度随肿瘤分级升高而降低(r=0.866,P=0.000),在低、高两级别组中表达程度随肿瘤分级升高而降低(r=0.511,P=0.008)。2.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组、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中Slit2及内参基因转录mRNA的水平,具体扩增曲线见附图。RT-qPCR检测表明,Slit2在正常的膀胱组织中转录的mRNA水平最高,而在尿路上皮癌中,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转录水平呈下降趋势,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转录的mRNA最少,三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组间相互比较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依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蛋白水平,随着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分级升高,Slit2所表达的蛋白,呈下降趋势。2.依据RealTime-PCR检测结果,在mRNA水平,随着随着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分级的升高,mRNA表达的量也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