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背景下与现代都市相伴而生的,由文化工业生产,通过书报、广播、电视、因特网等现代大众传媒媒介传播,以商品的形式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感性愉悦,以具有基本的文化接受和参与能力的社会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模式化和平面化的文化形态。它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国家,以美国为代表,是与严肃艺术、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相对立的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在中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产业的发展逐渐兴起的,并以其开放性、流行性、商品性、娱乐性和日常性等特点,迅速繁荣和发展壮大。大众文化的风靡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到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容忽视的现实语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应该重视大众文化的影响,认真审视大众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认真分析大众文化发生作用的深层次的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来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伟大工程。本论文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大众文化与道德教育进行相关论述。首先对文化的含义及其分类,大众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做了阐述,其次对道德的含义、本质和特点进行说明,然后进一步论述道德教育的概念、目的和过程,并详细剖析了道德教育过程的五个环节: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坚定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和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第二部分主要讲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从大众文化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出发,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即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第三部分讲述大众文化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包括对道德教育目标的挑战、对道德教育理念的挑战、对道德教育内容的挑战、对道德教育手段的挑战、对道德教育模式的挑战等。第四部分主要讲解应对大众文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坚持的原则,包括德育要促进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念整合的原则,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原则。第五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分别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开放民主的道德教育理念;改进德育形式,有效利用大众文化之长增强德育实效性;充实德育内容,积极应对大众文化对德育提出的新课题;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净化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本文试图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把大学生道德教育这一理论和实践性活动置于大众文化的现实语境中,分析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了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策略,旨在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