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心地理论作为现代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理论,揭示了城市的分布和规模发展的规律,是指导城市群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基础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性和城市地价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城市中心性作为衡量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提供商品和服务能力的研究指标,对于全面、综合、系统、科学地反映现代城市的经济贸易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城市综合职能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地价能够综合反映城市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的发展情况,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地价与城市中心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城市地价水平对城市中心性的高低产生影响,城市中心性的高低同样对城市地价水平的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将城市地价和城市中心性进行系统的结合,探究城市地价和城市中心性的关系,旨在为京津冀地区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地价研究理论的扩展、中心地理论与具体的社会经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提供参考。本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尺度城市地价分异规律研究”(2015~2018年,编号:41471090)和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京津冀城市地价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区域差异与影响机理”(2016~2018年,编号:L2016B14),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0~2014年监测地价数据为基础,探索了京津冀地区城市地价的演变特征;以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各中心性指标与地价相关关系验证分析的情况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中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测算得到了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中心性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趋势分析图总结了各城市地价与城市中心性呈现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类别划分,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二者的相关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剖析了各城市地价与城市中心性的相关性和变异性。结果表明:(1)总体上,京津冀地区中部石家庄—保定—北京、廊坊、天津—唐山为城市中心性和城市地价的高值地带,北部张家口、承德为低值地带,南部邯郸、邢台、衡水属中低值地带。(2)京津冀地区城市地价与城市中心性之间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拟合程度较高。7大类城市中心性分别和城市地价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城市中心性对城市地价解释程度较高。其中,经济贸易中心性与城市地价的相关性系数最高,表现出经济贸易发展水平与城市地价关系最为密切。城市地价水平随着中心性排序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城市地价升高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但很大程度上是受城市土地供应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中心性对城市地价具有较高的影响作用,随着城市中心性的增长,城市地价也呈现出增长趋势,城市地价受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在个别城市对城市中心性的影响程度有限。(4)受京津冀地区一体化、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较高、流动人口较为密集等因素的影响,廊坊、秦皇岛、衡水相关产业发展用地需求较高,城市地价水平偏高,而这些城市的城市中心性较低,相对于京津冀地区城市地价随着城市中心性排序的增加呈现出的下降趋势,产生了变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