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坡材料微孔分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护坡方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边坡防护形式。针对目前我国传统边坡防护措施生态环境效益差的缺陷,本文开展一种可将边坡防护和恢复植被有机结合的生态护坡材料的研究。论文通过压汞试验定量地测定了生态材料孔结构分布,并结合分形理论分析探讨了生态护坡材料孔隙结构、孔隙的大小与分布的分形特征,揭示了生态材料颗粒内孔隙分布特点。论文的研究方法与主要结论如下: (1)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础,生态护坡材料与技术的应用必须遵循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在坡面营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2) 论文根据分形原理提出了多孔分散介质的粒径分布,孔隙分布及水分预测模型,为多孔分散介质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论文对野外种植的原状生态材料样品进行压汞试验,定量地测定了生态材料孔结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生态护坡材料含有丰富的微孔或小孔隙为结合水的提供了存在条件。结合SEM试验,进一步证明生态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具备水保持及渗流条件,满足植被生长要求。 (4) 通过利用Menger海绵分形模型模拟压汞试验的注汞过程,进行生态护坡材料孔隙分形研究,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分维值具有明显分段特性。拟合曲线拐点与传统经验颗粒范围分界点较接近,即可以将孔隙分为:大孔隙(d>4μm)、中孔隙(0.4μm<d≤4μm)、小孔隙(0.04μm<d≤0.4μm)和微孔隙(d≤0.04μm)四类。 (5) 由孔隙分维分布图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孔径区段,孔隙具有不同的分维值,且随测量孔径降低而减小。通过与水泥材料对比发现,水泥材料分形维数高于生态护坡材料,分维值随材料密实程度增加而增大。 绿色生态护坡材料与技术研究在国内外研究较少,在我国一些专家在该领域已做了探索性研究,且应用效果良好。该领域如果能得到大力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可以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在高层短肢剪力墙住宅结构中,可根据受力需要,在不同的部位分别采用异形柱、短肢剪力墙、普通剪力墙这些构件。构件的截面高厚比小于或等于4时一般呈柱的受力特点,构件的截面高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愈来愈大。在土建、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地基,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层出不穷,许多经济、快速、有效的
近年来,城市民用建筑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众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对复合地基及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理论已趋于完善。但是对褥垫层的研究却很
众多研究工作表明:结构参数的随机变异性可以引起结构随机动力响应的随机涨落,结构力学参数的随机性还可能成为主导因素。因此,在结构的动力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中必须予以充分
在建筑材料领域,高强混凝土适应了高层、大跨、重载等现代土木工程对结构强度大、刚度大、耐久性好的要求,它是混凝土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是主要的
温度及静动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粘弹性分析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固有的优越性而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能比较复杂,其力学性能指标具有温度和加载
目前国内基桩完整性测试工作中,应力波反射法是最具有代表性、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其具有轻便、快速、经济、准确性较高等优点而得到了工程界的普遍认可。但是,有鉴于桩身缺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是2010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震作用下高层柔性连接连体结构碰撞反应控制及连廊抗塌落分析》(51068008)。柔性连接连体结构是指连接体与主塔楼采用具
含有软弱层的场地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场地类型,其作为一种特殊场地一直是地震工程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已有的地震灾害调查及场地分析均表明土体结构中软弱层的存在对场地
本文针对韩国M&S工业株式会社的专利技术SRAP工艺进行了理论分析。SRAP工艺是有粘结预应力加固体系的典型代表之一,它采用先进的预加应力原理,可以充分发挥高强加固材料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