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教学途径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交际法目前的最新发展。英国著名教育学家Prabhu率先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教师设计一系列实际运用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任务型教学途径在1989年取得突破。纽南(David Nunan)1989年出版的Designing Tasks f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是任务型途径正式形成的标志性的著作。近年来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中国英语界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要求教师设计有效、可操作的任务,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探讨目前高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应用与任务设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旨在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任务设计。在研究过程中,作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发展背景和理论基础——二语习得理论、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它重点介绍了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引用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观点,对任务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界定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阐释了任务的构成要素以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征与优势。论文立足于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应用,介绍了3P模式和TBLT的基本模式,关注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应用的实证研究。为了了解教师对TBLT模式的理解程度和参与意识,作者对来自十六所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参加问卷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在课例展示中,采用课堂实录,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了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作者提出了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应用中要注重的问题。接着,作者阐述了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类型、难度和真实性,同时使用高中教材中的教学实例对任务设计的三个阶段和任务设计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加以说明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结论部分作者提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设计和实施十分重要,教师素质直接影响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师素质和教师教育的研究应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