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发展为痴呆比率高,研究证实通过干预其进程可以延迟。丁苯酞(NBP)可改善认知障碍,但其在脑认知结构机制作用方面尚不明确。目的:动态观察丁苯酞治疗VCIND的具体认知域变化模式,发现丁苯酞干预早期影响大脑认知相关结构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研究筛选VCIND患者60例,随机分为NBP实验组(600mg/天)及安慰剂组(60mg/天),在基线及第1、3、6个月进行MMSE、Mo CA、CDR量表测定并采集功能核磁共振数据,动态分析组间各认知域的改善差异,对比脑认知结构的纵向变化趋势。结果:1.两组在1月后小脑体积均有所增加,且NBP实验组变化率更为显著;2.对MMSE及Mo CA量表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MSE、Mo CA总分变化率时点、组别以及时点×组别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MMSE及Mo CA总分两组内及组间随时间点无明显变化趋势;量表分项结果显示,注意力NBP组第1和6个月与基线相比有所增加,安慰剂组第6个月与第3个月相比有所增加(P<0.05),执行与视空间能力NBP组第6个月与基线相比有所增加(P<0.05);回忆能力NBP组1月、3月及6月与基线相比有所增加(P<0.05),延迟回忆NBP组3月及6月与基线相比有所增加(P<0.05),安慰剂组第6个月与基线相比也有所增加(P<0.05),语言、抽象能力等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丁苯酞可增加小脑体积以改善认知功能,同时可提高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回忆能力及延迟回忆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