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极化码的编码调制系统的性能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k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化码在码长趋于无穷大时已经被证明信道容量能够达到香农极限,但在码长受限的情况下,其编译码性能受到损失且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另一方面,单纯的信道编码技术在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往往以降低系统的有效性为代价。针对以上局限与挑战,本文基于极化码的编译码原理与编码调制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对极化码译码算法的优化,在有限码长下提高译码算法的有效性。并将信道编码技术与高阶调制技术联合设计,提升通信系统整体的误码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极化码的极化编码构造方法与信道极化现象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极化码的三种可靠性估计方式进行编码构造,分别为巴氏参数法、密度进化法以及高斯近似法。对信道极化现象进行分析后,结果表明,当极化码的码长足够长时,会使其信道容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2、对极化码译码算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后,针对SCL(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译码算法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剪枝的PB-SCL(Prune Branch,PB)译码算法。在SC(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译码算法的基础上,对SCL译码算法、CA-SCL译码算法以及BP(Belief Propagation,BP)译码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码长和不同码率对极化码译码算法性能的影响,并对几种不同极化码译码方式的译码性能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进行优化剪枝的PB-SCL译码算法,较传统SCL译码算法性能相当,但降低了其译码复杂度。3、将极化码与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t 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BICM)技术联合设计,并将极化码译码算法应用于极化码的BICM编码调制系统中。BICM编码调制系统的调制方式采用以格雷映射为基础的QPSK与16-QAM的调制方式。通过仿真比较了采用BICM编码调制系统方案,与未采用BICM编码调制系统方案这两种情况下对极化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采用BICM编码调制系统方案的极化码相比,基于极化码的BICM编码调制系统的误码性能更好。
其他文献
随着分布式可再生电源的高比例接入,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迅速增长,用户对绿色环保、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大量先进电力电子装备所构建的柔性配电网应运而生,柔性配电网(Flexible Distribution Network,FDN)是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代表之一。其相较于传统配电网具有高灵活性、可靠性等特点,一般采用大功率电压源换流器等电力电子设备将交流配电网与直流配电网进行互联,形
磁控溅射法属于物理气相沉积,可以用于制备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材料,从1970年开始发展,磁控溅射法的科学性已被广泛地证实。之前没有对于CoSi2薄膜和薄膜的表面进行理论计算的研究,也没有系统的通过磁控溅射法制备CoSi2薄膜的实验研究。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究CoSi2薄膜的磁控溅射法制备工艺,从而制备出具有单一物相,表面连续且光滑的CoSi2薄膜,为CoSi2薄膜在集成电路器件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化石能源的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光伏发电代替传统火力发电因其对环境的友好性而受到大量关注。光伏电源以及电池储能系统均需要经电力接口变换器并入电网,并网逆变器在采用传统控制策略(PQ控制,下垂控制)下,无法为系统提供惯性和阻尼特性。随着大量光伏电源并入网络,必然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文章以巴图湾水库为例,分析了水库库区边坡现状、边坡破坏类型及过程。
作物生长状况的获得是精确农业实施的基础和前提,高光谱遥感凭借其实时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目标物信息的优势,推动精确农业快速发展。为准确快速地获取水稻生长状况,本研究以籼型杂交稻为研究对象,进行品种和施氮水平两因素裂区试验,通过采集主要生育时期籼型杂交稻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和农学参数(地上部干生物量(ADB)、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片氮含量(LNC)、叶片氮积累量(LNA
软抓取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它是集传感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综合类学科。软抓取策略研究成果国内外都很多,但是对于是否稳定抓取的判断,多是基于滑动状态检测,然而滑动状态信号不稳定且随机性很强,很容易引起误判,信号复杂,对信号的处理分析需大量复杂运算过程,导致实时性很差,软抓取效果不好。针对目前软抓取研究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创造性地提出基于主动激励触觉传感器系统的软抓取策略。以抓取信号稳定连续为
云存储服务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安全挑战,已成为制约数据共享应用的瓶颈问题,并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从技术的角度,访问控制作为保证云端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面向云存储中的新型协同访问模式研究还有待深入探索。现有属性协同访问控制主要用于解决多人协同模式下的访问控制问题,但其面临更复杂的用户权限更新、属性权威的单点瓶颈问题以及协同能力的可验证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重点围绕协同过程中的安全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日渐显著,进而混沌理论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伪随机数发生器设计产生的伪随机序列在计算机仿真、信息安全等领域亦有广泛的用处。本文以基于混沌的伪随机数发生器为主要对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混沌的动力学特性,设计了伪随机数发生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讲述了基于混沌的伪随机数发生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知识。设计基于含三
包装纸在印刷加工过程中存在多类微小缺陷并存、印刷表面凹凸不齐和划痕墨点随机分布等多种复杂问题,而现有的工业化生产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包装印刷品表面质量的要求也更高。随着机器视觉的快速发展,以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代替人工检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多幅图像对比分析,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预处理、定位配准、特征优化校正、差分算法检测、多类缺陷并存提取等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机器视
近年来,随着恶意软件成为当前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基于灰度图像的恶意软件检测模型由于无需反汇编且能利用PE文件所转灰度图像的图像纹理获取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被广泛应用,但恶意软件检测与反检测的对抗博弈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为提升该检测模型在面对保留PE文件可用性和功能性的对抗攻击时的鲁棒性以促使其在恶意软件领域的有效应用,本文围绕能够干扰该方法准确检测的对抗样本以及能对相应对抗样本进行防御的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