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行为偏好研究——基于融资和增信的双重视角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是我国金融业的新兴业态,近三年来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互联网金融企业是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营的载体。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一方面,满足了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投融资需求,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准入门槛较低、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资本金明显不足,企业经营者卷款跑路、恶意诈骗等失信违约事件频发等严重问题。这些“成长中的烦恼”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激励效率等外力,也需要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有效行为的内力来共同解决。  2015年以来,多家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陆续披露计划在未来1-3年内完成 A股市场 IPO,而且在近年来的“资本寒冬”中,在大多数行业的投资活动趋于平静的背景下,各类风险资本却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情有独钟”。根据以上现实背景,本文立足我国国情,坚持问题导向,将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行为偏好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加以研究,旨在探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 A股市场 IPO行为偏好的深层次动机及实现的内生性机理,准确把握其在 IPO过程中与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差异,对影响 IPO行为目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行为实施优化,避免 IPO异象导致的企业声誉损失和资源配置低效现象的产生,为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规制和发展。  在梳理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聚焦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行为偏好这一主题,通过建立相关概念体系,将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选择A股市场IPO的目的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分别基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A股市场IPO——海外市场IPO的双重比较研究,揭示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行为偏好的产生机制,使研究思路更加明确。在此基础上,根据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的目的,分别从融资和增信两个视角对其IPO行为偏好展开深入研究。  对于融资偏好,首先通过过程分析遴选其中的关键行为——IPO股票发售行为,在定性分析其产生的制度背景和遵循的规则特征的基础上,基于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和股权融资偏好理论,运用博弈论等相关方法,构建互联网金融企业 A股市场IPO股票发售行为模型,阐明了IPO股票发售过程中作为发行方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的形成机理和约束条件。  对于增信偏好,在剖析信用对于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特殊意义的基础上,明确信用增级是有别于其它类型企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行为的特殊需求,并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现有增信手段操作缺陷的分析,进一步强调 A股市场 IPO行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增级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失信行为的形成机理,发现其产生的症结在于监督效率和激励效率均有待提升,再针对这两个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声誉理论,构建基于IPO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效率提升模型和基于IPO行为声誉效应的激励效率提升模型,并通过设计不考虑声誉效应的最优动态显性激励契约和考虑声誉效应的最优动态双重激励契约两类契约及其比较研究,证明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 A股市场IPO行为偏好引致的声誉效应对守信激励效率的提升作用。  对于融资与增信的双重偏好,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具有融资与增信的双重目的,故本文还对其双重偏好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双重偏好特征,并根据网络经济学理论解释其特征的成因,明确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获客能力是该特征的决定因素。然后,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验证了获客能力对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双重偏好的正向影响及其临界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还揭示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获客能力与其A股市场IPO努力水平的互补关系。最后提出了以提升获客能力为核心的基于双重偏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策略。  为验证上述模型中参数设计的有效性,引入元胞自动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以上三类行为偏好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建立仿真模型,设计仿真实验,实现了对尚未实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行为的仿真,清晰直观地观察到行为的演化过程,验证了各类参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行为偏好的影响,并提出旨在实现融资和增信双重目标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策略。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围绕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行为偏好进行研究,对于理论层面的贡献在于:进一步丰富我国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新兴产业企业 IPO融资偏好、IPO增信偏好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实践层面的贡献在于:在我国当前正处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接续关键期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A股市场IPO策略对不仅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同类型的新兴产业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委托代理问题是在具有两权分离特征的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降低代理成本进而解决代理问题的机制成为各公司的重要任务。而股权激励制度的诞生就是为了有效地缓解代理
高技术企业处于当代科技前沿,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加国家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不确定化,而高技术本身的特性
现金股利是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也是投资者获得合理报酬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发展缓慢的情况,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并不规范,这样不仅会损害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会大大阻碍的我国资本市场的良好有序发展。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证监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条例,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水平,是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应该是共同关注的焦点。论文首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面临多重挑战,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也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诸多研究证明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和个人均存在消极影响,如组织绩效和个人幸福感的下降等。
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根本上还是为了使企业成为市场真正的主体,但政治关联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仍是一种普遍现象。创新是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提高市场价值的源泉,而
开放的中国在飞速发展,国外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占到相当的比例,中国像一个大磁场,吸引着外国人。在华外国人群体中,除了有外交官员、领事官员、国际组织员以外,也包括来中国
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提高国家竞争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自2000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