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鸢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l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鸢尾(Iris dichotoma Pallas)是鸢尾科中的一种野生花卉,其花色蓝紫,植株高矮适中,且有较强的抗病、抗干旱及耐盐碱能力,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可用于贫瘠土壤条件中的园林绿化。系统地掌握野鸢尾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物候特点及各个时期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为其育种、扩繁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实践指导。因此,本论文通过室内实验对其种子形态结构、种子萌发、种苗的发育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露地直播和野外移栽的方式形成了三种野鸢尾植株,对其营养生长和开花结实全过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 野鸢尾种子发芽比较喜光照,适合变温环境,在萌发过程中种子需水量小,浇水多易发生腐烂。处于乳熟期、腊熟期和完熟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能力:处于乳熟期的种子全部腐烂,不能正常萌发;处于腊熟期的种子具备萌发能力,并且有较高的萌发率;处于完熟期的种子不需休眠即可萌发,而且萌发率达100%。果实上、中、下不同位置种子的萌发率差别并不大。 (2) 野鸢尾前一年采回的多年生植株、当年采回的多年生植株、一年生植株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的时间均为午前10:00。除18:00外,在其余各时间点上三者的光合速率值遵循这样的规律:前一年采回的多年生植株>当年采回的多年生植株>一年生植株。 (3) 野鸢尾花朵在下午开放,单花花期5~6h。传粉方式为虫媒传粉。繁育行为以异花传粉为主,部分自交。 (4) 植物的营养生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生殖生长的性状表现。当野鸢尾植株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时,从株高、叶长及叶宽等营养性状指标上看,多年生植株均高于一年生植株;而且在单株花数、群体花期、果实长度及果实中平均种子数等几项指标上,多年生植株同样高于一年生植株。 (5) 野鸢尾具有同属很多种类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它的种子萌发率高,而且萌发速度快。在播种当年就可以开花,这一优良特性有利于在园林应用时很快形成景观。在安达的盐碱地环境中,野鸢尾可以实现自播、出苗、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全过程,证明它具有一定的耐旱、耐高温、抗寒与抗盐碱能力。这种综合抗性很强的野生花卉,可以应用在不良环境的绿化中。
其他文献
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森林游憩业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我国的森林游憩业起步较晚,但在短短的10多年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陈鑫峰等,1999)。森林游
兜兰属(Paphiopedilum Pfitzer)是兰科中较原始的属之一,其花期长,花型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全世界广泛栽培。在我国,兜兰属植物的资源较为丰富,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原生
期刊
随着GI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森林资源信息的单纯的纸质、二维、静态的表现,向数字化、空间立体、多时相、动态表现进行转变;而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也从简单的单
本研究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森林景观与景观环境、景观功能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森林景观适宜度评价的内涵及理论体系。以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746个森林斑块为研究对象,
金小蜂不仅是重要的昆虫天敌资源,还是理想的模式生物.2010年1月15日,3种金小蜂(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吉氏金小蜂N.giraulti和长角金小蜂N.longicornis)的基
期刊
本研究分别用发根农杆菌30148,15834和ZALF三种菌株感染三倍体毛白杨叶外植体,并获得毛状根。建立三倍体毛白杨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在含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毛状根再生植
校园隐性文化就是一所学校所秉承的始终如一的内在文化。良好的校园隐性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高尚情感,陶冶他们性情。红安县将军城小学创办于1992年9月,由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校名,王诚汉将军题词勉励师生“拼搏进取,争创一流”,是一所充满活力的窗口学校。学校利用红安具有底蕴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这一资源优势,形成“将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  安全工作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
期刊
本研究以杨树优良无性系为材料,选择组培苗叶片和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杨树悬浮细胞系并植株再生,进而筛选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应用PEGΚ高Ca2+高pH法开展杨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