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与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7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杨树优良无性系为材料,选择组培苗叶片和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杨树悬浮细胞系并植株再生,进而筛选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应用PEGΚ高Ca2+高pH法开展杨树原生质体成对融合,为创造杨树新种质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 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几乎没有差异。2,4-D浓度介于1mg/L和3mg/L之间,经过5次调控继代的愈伤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由色泽淡黄而鲜艳的小颗粒组成,生长速度快,适宜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 2 胚性愈伤组织转入液体培养基时,杨树种不同建立稳定的悬浮细胞系所需的时间相差不大。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2.0mg/L的2,4-D,悬浮细胞培养起始密度以40ml的液体培养基加入鲜重4g悬浮细胞,5~8d左右继代一次有利于杨树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保持。 3 在悬浮培养条件下,杨树细胞先形成细胞团,再由一些胚性细胞团发育形成一个或几个胚状体。诱导胚状体发生时较高浓度的BA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产生较多的胚状体,低浓度的BA+NAA则可促进胚状体伸长。 4 酶液的成分组成与浓度对原生质体的游离有明显影响。本实验采用1.0%纤维素酶Cellulase RS、0.5%果胶酶Pectolyase Y23、0.5%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和1.0%离析酶Macerozyme R-10组合酶液来游离原生质体,其中添加0.6mol/L甘露醇Mannitol、1470mg/LCaCl2·2H2O和95mg/L KH2PO4,pH值为5.8。 5 不同材料和不同取材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有显著影响:采用继代3d的悬浮细胞游离原生质体所得的产量最高;试管苗则采用继代25d的叶片能获得最高的产量,而且原生质体活力也最高;悬浮细胞游离原生质体得率和活力均明显高于试管苗叶片游离的原生质体。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也存在影响:酶解8h的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产量基本上达到最高产量,酶解10h后,有些原生质体开始破裂,原生质体活力下降。渗透势对游离原生质体的影响则不明显。 6 PEG—高Ca2+高pH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研究结果表明,35%的PEG浓度能使原生质体融合获得较高的杂种融合率,同时原生质体不易破裂,是杨树PEG—高pH高钙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适宜浓度。
其他文献
目的:获得白花丹参参与乙烯和多胺合成的顺式还原酮加双氧酶(acireductone dioxygenase,ARD)基因(命名为SmARD)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初步的表达特性研究。方法:利用全
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森林游憩业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我国的森林游憩业起步较晚,但在短短的10多年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陈鑫峰等,1999)。森林游
兜兰属(Paphiopedilum Pfitzer)是兰科中较原始的属之一,其花期长,花型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全世界广泛栽培。在我国,兜兰属植物的资源较为丰富,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原生
期刊
随着GI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森林资源信息的单纯的纸质、二维、静态的表现,向数字化、空间立体、多时相、动态表现进行转变;而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也从简单的单
本研究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森林景观与景观环境、景观功能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森林景观适宜度评价的内涵及理论体系。以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746个森林斑块为研究对象,
金小蜂不仅是重要的昆虫天敌资源,还是理想的模式生物.2010年1月15日,3种金小蜂(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吉氏金小蜂N.giraulti和长角金小蜂N.longicornis)的基
期刊
本研究分别用发根农杆菌30148,15834和ZALF三种菌株感染三倍体毛白杨叶外植体,并获得毛状根。建立三倍体毛白杨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在含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毛状根再生植
校园隐性文化就是一所学校所秉承的始终如一的内在文化。良好的校园隐性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高尚情感,陶冶他们性情。红安县将军城小学创办于1992年9月,由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校名,王诚汉将军题词勉励师生“拼搏进取,争创一流”,是一所充满活力的窗口学校。学校利用红安具有底蕴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这一资源优势,形成“将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  安全工作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