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子》对儒道思想的修正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子通过对儒道的修正建构了自己的思想。文子将老子“超越”的“道”下降而为具体的“物”,又将“道”当做实现“功名利禄”的“工具”和“手段”,这既遮蔽了人的主体性,又偏离了老子主张的人向“本真”的“根”处回归。文子突出强调“理”和“时”,“理”是事物的规律,“规律”不能脱离“物”,这等于将“万物”与“道”的联系割断了,认识万物不再从“超越”的“道”处看,因而作为“道”的具体内容和具体体现的“自然”、“无为”、“自为”就一概隐没不见。看不到高处的“道”,就只好依归“君”,自然就走上支持君主集权之路。文子的“理”又偏指“物”的质性和功能,这就着眼于“物”之“用”了,但在“物”之“用”——“物”的“工具价值”层面“人”与“物”根本无法彻底区别开来。文子的“时”与儒道的“常道”相对待,“时”与“现实”紧密相关,而“常”与“理想”密切关联,强调“时”就甩开了儒家带有“理想”性质的“仁义”,也背离了道家“人人自为”的“理想”,却向与时代主流密切相关的“富国强兵”迈进了。三皇五帝承载儒家的价值观念,是儒家的价值符号,但文子将三皇五帝具体化为历史人物,从而与道义原则撇清了关系。文子将老子“道生万物”的思想具体化为“气化宇宙论”,将老子强调的“平等”和“自主”引向了“规律”和“法则”,将“天道”具体化为阴阳四时刚柔,从而引出治国之道,这就将老子的“道”变成了“术”。老子的“道”由“精神”的感悟而获得,文子的“道”则由“气”的修养而实现,并使“心”成为致“气”的工具。文子从“精气为人”的观念出发,以“气”的多少论“人”与“物”的区别,这与孟子从“仁义”论“人”与“物”的区别根本不同。文子主张“性静”,这与孟子的“性善”不同,动静着眼于“物”的自然运动,而善恶则是价值判断,性静论反智、反积累财富,意图使人“均弱”、“均贫”,“性静”的本质是“性恶”。文子突出强调了“一”,将老子“道生万物”思想所蕴含的平等和自主观念转变成了君主之“一”掌控众庶之“多”的君主集权思想。“执一”又指君主掌握绝对化的权力,在掌握绝对化权力的基础上,文子提出君无为臣有为的“君臣异道”思想,这在本质上使君超越于官僚体系之上,不受任何限制,使整个官僚体系都成为君王的工具。“无为”的本质是以“法”治国,“法”是君王治理天下的“工具”,绝对化的君权保证“法”的实施,反过来“法”又强化君权。“法”发挥着“齐同”百姓的作用,在暴力胁迫与利益引诱的双重作用下,人性中“好利恶害”的一面就会发生作用,百姓自然会将自己的意志“上同”于君主意志,所以黄老将“法治”称作“自然之治”。文子主张重民,但重民的本质是利用民,使民成为君王“富国强兵”的“工具”和“手段”。总之,儒道超越于现实功利之上,其思想有理想和超越的一面,而黄老则一切从现实功利出发,主张法治,支持君主集权。
其他文献
构建大太原经济圈,是提升太原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山西经济社会快速和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实现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构建大太原经济圈不仅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本研究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等特点,结合小学生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
本文通过对近两年中国油画市场逐步兴盛以及隐藏的不稳定因素的分析,阐明油画一旦成为艺术商品,这种市场性的波动既是市场规律必然的调整,也是油画在中国这个非同西方、以国
在构建项目集成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绩效评价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用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系统模拟专家的评价思想,从
为了了解青少年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辽宁省体育运动学校的12名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测,就运动性疲劳RPE等级与心率指标HR
<正>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制约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各地加快探索建立家庭收入核对机制和信息系统,各
“设计”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它是造物、生产乃至人行为的方式、方法之工具。造物先得“设计”,因此,“设计”实质是建设的工具和过程,“建设”由此也就必然性地成为“设计”的
根据我国羽毛球技战术特点,以及我国羽毛球运动发展情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提高羽毛球训练水平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年青教练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掌
浊点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参数,它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由透明变浑浊,和由浑浊变透明的平均温度.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实验测定了有机酸
<正>"实验—探究式"教学,即以观察实验、动手实验为基础,在课堂内外均要突出观察实验的作用,进行多层次启发、迭加应用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在学习中找到自我思维方式的最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