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关系探讨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内科病房行冠状动脉造影合并高血糖、高血脂患者110例,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视网膜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硬化的预测。方法:收集110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内科病房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其合并因素分为高血糖高血脂组(A组)、高血糖组(B组)、高血脂组(C组)、无合并因素组(D组);进行眼底检查并拍照,将眼底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眼底检查结果:比较四组间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总体分布情况,A、B及C组分别与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及C组两两间均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发病趋势大致相同,均是轻度动脉硬化的患者比例最大。但均有别于D组,该组中视网膜动脉正常的患者居多。2.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A、B、C、D四组冠状动脉硬化的总体分布不全相同。A、B、C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别,且分别与D组之间两两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中冠脉系统硬化发生的总体趋势大致相同,明显区别D组中冠脉正常的患者居多数。但A组与B、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3和P=0.001)。3.冠状动脉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联性:110例患者57例发生视网膜动脉硬化,60例冠状动脉硬化,A组患者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组最大为0.829; D组二者相关系数最小为0.613, B、C两组的相关系数介于A、D两组之间分别为0.674、0.620。4.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情况及预测:将57例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按相同的分组方式分为A’、B’、C’、D’四个亚组。A’组冠状动脉硬化的阳性预测值(66.7%)仅次于C’组(68.2%),但其灵敏性较后者高。B’组和D’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0%、40%。结论:1.高血脂、高血糖对视网膜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均有影响。2.在一定程度上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发生对冠状动脉硬化有预测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儿童下肢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采用足底压力测量仪采集足底各区域的静态和动态压力,结合步态周期及步速、步频、痉挛程度等
研究目的:应用四维CT(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量化呼吸周期中肺体积变化;对4D-CT的剂量计算时相做出初步选择;对门控治疗时相选择作初步分析。 研究方法
背景与目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以及烧伤科。该菌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疾病,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定植部位改变以及菌群失调时,导致人类感染。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日益严重,又因其固有的和获得性的耐药机制而使其对多种药物都能产生严重耐药,从而出现了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致死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食管癌约90%属于鳞状细胞癌。Wnt信号通路在调控基因表达及细胞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Wnt4属于非经典Wn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现状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通过回顾调查分析(2011.1~2014.12)咸水沽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20例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男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