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山野生茶树资源主要分布于柳州境内的青山山脉,目前针对此野生资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广西本地育成品种作对照,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现代分子标记技术(ISSR)对青山野生资源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青山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的研究:选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用筛选出的九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对48个样品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02条条带,多态性条带201条,多态性达99.50%。其中青山野生资源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Shanno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2885、0.1894、0.3098,表明材料间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青山野生资源供试材料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61-0.85之间。聚类分析采用UPGMA,将所有48个供试样品聚类为6个类群:三个复合组和三个独立组。2.青山野生茶树资源种质资源内含成分分析:对26个青山野生资源和3个本地育成品种进行基本内含成分分析以及生物碱组分、儿茶素组分,以及氨基酸组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山野生茶树的水浸出率在34.00%-52.54%之间,春茶单株高于45%的有6株;茶多酚含量采用2008年新国标测定,其含量较高,在16.43%-30.17%之间,氨基酸含量在0.43%-2.06%之间;可可碱含量很高,最高达39.80mg/g,但咖啡碱含量却很低,最低仅为0.12mg/g,与广西本地育成品种的组成含量相差极大;儿茶素组分析的结果表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较高,最高达到88.88%,初步推断,青山野生资源较为原始,同时在儿茶素组分分析中发现一个特殊峰,具体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氨基酸组分分析中,茶氨酸含量较低,但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介于3.75mg/g~17.56mg/g之间,且氨基酸变异系数较大,说明氨基酸方面多样性较好。试验结果表明青山野生资源在育种学和茶叶深加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进一步进行开发利用,有望选育出新的优良茶树品种,如高茶多酚、低咖啡碱、高可可碱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