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料混凝土复合外墙板热工性能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y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个世纪之前,人们对建筑保温并不重视,甚至尤为陌生,当时即使是大型建筑也没有配备良好的保温节能措施,然而当历史推进至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人们猛然惊醒意识到,不可再生能源是如此珍贵,因此为了保护人类的明天,必须进行不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应用规划与高能耗设施节能减排。在当今的各类能源消耗中,建筑能源消耗占了总体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体量惊人,如何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因此成了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如何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一直是学者们热衷的话题,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中可以发现墙体的热工性能是影响建筑能耗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与材料自身的热阻、蓄热系数等热工参数有关,还与它构造方式有一定关系。同时,建筑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墙体的热工表现也不一样,尤其是在夏热冬冷地区。传统的外墙保温采用人工搭建脚手架进行测量安装,这种安装形式不仅工序冗长复杂,而且由于人员在室外安装,在进行高层建筑作业时有一定安全隐患。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暗肋夹芯式预制轻骨料混凝土复合外挂墙板的制备方法,采用室内试验与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其保温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复合外挂墙板材料性能研究明确复合外挂墙板的混凝土外页、钢筋网、轻质保温夹心层的材料选择,对各部位材料的抗压强度、干密度等物理力学性能进行相关试验的检测,确保其满足复合外挂墙板的设计要求,同时对轻质保温夹心层进行材料热工性能的检测,确保其满足复合外挂墙板保温层的热工设计要求。根据试验测试结果选出符合设计要求且最为经济实用的材料配合比。(2)复合外挂墙板的构建与热传递规律研究基于复合外挂墙板各部位材料配比确定的情况下,设计多种可能符合夏热冬冷地区设计要求的复合外挂墙板,对复合外挂墙板进行整体热传递试验,研究混凝土外页的厚度、轻质夹心保温层厚度、暗肋钢丝网构造对复合外挂墙板热工性能的影响。(3)复合外挂墙板热经济节能分析基于复合外挂墙板整体传热规律的基础上,对已经设计的复合外挂墙板进行相应的设计优化处理。在保障复合外挂墙板各项前提下,对复合外挂墙板进行经济节能分析,通过分析复合外挂墙板的节能百分比与投资回收期,确定复合外挂墙板的经济效益。(4)复合外挂墙板仿真模型构建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复合外挂墙板的温度场进行稳态传热模拟分析计算,将模拟计算值与复合外挂墙板的热工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期货的收益和风险评估是金融资产评估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股指期货在股灾中作用的考察正是对金融资产评估理论的补充和丰富,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股指期货具有流动性
随机数认证在量子信息处理任务中至关重要。具有非局域性的量子态可用来认证随机数,量子态的纠缠性是量子非局域性的重要资源。因此,判断量子态的纠缠性(一般采用纠缠目击形
随着现今世界工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工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许多大型工业过程中的工艺流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这些过程通常会存在多变量、强耦合和强非线性的特征,这使得基于
很显然,金融危机源自于自身体系的不稳定和无效率。因此,关注面向银行业可能爆发的问题以及持续存在的特性(稳定与效率),来避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我们发现的稳定
公司上市意味着得到更多的融资机会,从而可以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公司而言,上市不仅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还要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信息披露
党的十九大以来,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新的发展理念,要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根本使命,抓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风险和深化改革
Hadoop分布式计算框架有效解决了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中数据的存储与计算问题,集群资源分配及调度方式对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相关学者在提高数据本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信息总量急剧膨胀,人们已经从信息匮乏的时代进入了信息过载的时代。信息过载对用户和信息生产者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于用户来说,从海量的信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桥梁结构日益增多,桥梁灾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对桥梁损伤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当桥梁发生火灾时,高温会让桥梁结构的材料性能迅速下降,致使桥梁的承载能力折损、安全性降低,严重影响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因此,如何合理评定火灾后桥梁结构的力学性能、制定合理的加固修缮方案,对桥梁的通行安全与后期运营至关重要。针对保阜高速K31+216坛山1号中桥火灾后的病害情
在社会全面信息化的过程中,网络数据量的几何式增长引发了网络中充斥大量冗余信息,导致信息利用不够充分,效率低等问题。为了更加充分有效的使用互联网信息,推荐系统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