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前言 冠部牙体组织大部分缺损的牙,在根管治疗完成后,通常需要根管内的桩为冠修复体提供固位。临床应用中发现,桩的脱落是导致桩核修复体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实验用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冠部牙体组织大部分缺损的牙,在根管治疗完成后,通常需要根管内的桩为冠修复体提供固位。临床应用中发现,桩的脱落是导致桩核修复体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实验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根管内壁牙本质-粘接剂-桩粘接界面的物理构象,以揭示微观的结构和形态与宏观的固位力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将18颗人上前牙于釉牙骨质界冠方2mm处截断,常规根充,1周后用预成桩配套钻制备根管,使根管预备长度为9mm,直径为1.5mm。 2.将预备好的牙根包埋在长、宽、高分别为18mm、15mm、9mm的透明环氧树脂中,包埋时确保预备的根管位于矩形的中央,长轴与15*9mm~2的面相平行。包埋后将钛合金和玻璃纤维两种预成桩分别用磷酸锌水门汀(ZPC)、玻璃离子水门汀(GIC)、树脂类粘接剂粘接于18个牙根内。 3.用慢速锯以5转/分的速度将包埋后的牙根沿桩直径纵切。用手术刀分别在截面距牙根冠方2、5、8mm处标记三个凹槽以进行粘接界面的检测。 4.用LSCM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截断面的牙本质-粘接剂-桩之间的界面,每颗牙有六个部位被观察,并用随机软件测量粘接层的厚度。 5.以SPSS 11.5软件对所测得的试件粘接层的厚度值进行拉丁方设计的方差分析。 结果 不同的粘接剂的粘接层厚度没有显著差异;而牙根不同部位的粘接层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三种光固化树脂材料(A组:Single Bond2、 Z100;B组:Prime&Bond NT、TPH;C组:Gluma Comfort Bond、CHARISMA?)及不同附件外形(垂直矩形附件与垂直椭圆形附件)对附件粘接强度有
目的: 1.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也是生长因子的一种。它的主要生物学作
髁突软骨与股骨头生长板软骨是两类不同的软骨,生长发育期二者均通过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参与骨的生长,其生长发育异常均可能引起下颌骨和长骨的生长发育障碍。髁突软骨增殖层中
在牙体缺损修复中,尽量保存牙体组织、保护牙髓是重要原则之一[1]。微创牙科学(Minimally Invasive Dentistry,MID)更是将这一原则向前推动了一大步,而微创牙科学的进步得益
目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氏类杆菌、螺旋体是三种公认的牙周炎重要可疑致病微生物。Loesches研究证实龈下菌斑中以上三种致病微生物均能产生胰蛋白酶样酶(Trypsin-like enz
目的: 研究核糖体蛋白L29(RPL29)在人牙龈鳞状细胞癌(G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牙龈癌50例,收集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牙龈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咬肌,建立大鼠咬肌力减弱及咬肌力增强的动物模型,并观察这两种方法对大鼠髁突及下颌骨生长的影响。方法:48只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
基因活化基质(gene activated matrix,GAM)是将可降解生物支架材料与质粒DNA载体相结合,形成一种基因局部释放系统。GAM既能够提供一个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可降解的多孔支架供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