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时期是历史上最纷扰动乱的一个肘期,此期政权上南北对峙,学术思想上南方重义理,北方重名物训诂。训诂学在这一时期也处在不断发展进步之中,本论文以郭璞古书注解为研究对象,对郭璞训诂实践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描写。 论文正文分五个部分。 一、关于郭璞生平和所注书籍的介绍 郭璞是魏晋时代的一位名士,博学多才,且其研究兴趣是多方面的,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也是丰富的。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赋作品,而且整理和注解了《方言》、《尔雅》等多部古籍,他的古注不迷信前人,有所突破发明,其字里行间透漏出的语言学观点很值得我们研究。 二、郭璞训诂的体例 此部分从四方面来对郭璞训诂的条例进行分析。首先论述说字的体例,主要是分析郭璞在作注过程中对复杂的用字现象的认识。其次分析注音的体例,他综合运用直音、反切、声调注音法等多种方法注音,其注音有为己注而作,有为经文而作,有兼为二者而作;并且我们可以通过注音来辨析双音词。再次论述释义的体例,大量运用复音词释义;用今语释古语等。最后讨论阙疑的体例,郭璞在注解时遇到不了解的事物就用“未详””未闻”存疑。 三、郭璞的训诂方法 与传统的训诂学专著笼统的讲训诂方法有所不同,把训诂过程看成是求义和释义的整体。根据训诂实践的特点把训诂方法分为求义方法和释义方法两大类,郭璞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因形索义、因声求义、据义推义、据境证义、引用旧注、引证今语、目验、设立界说、描写形象、比拟事物、举例、推因等。 四、郭璞的训诂术语 把训诂术语分为注音术语、释义术语和校勘术语三类进行叙述。所用训诂术语有些是继承前人的,如“读曰”、“读若”、“谓”“言”、“当为”、“脱文”等等,也有些是郭璞本人新创的,如“语有轻重”、“假音”、“假借音”等等。 五、郭璞的训诂思想 从郭璞对音义关系的认识、对词义演变的认识以及对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他能够不为文字形体所束缚,由声音通训诂,下开了“因声求义”治学方法的先河;也注意到了词义的发展演变和词义引申问题;重视以今语证古语,这也是其古书注解的一贯精神。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