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huxiaop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分析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辽河流域生态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利用辽河流域1982~1998年NOAA/AVHRR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的旬合成NDVI资料和35个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使用均值法、差值法、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NDVI(归一化指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NDVT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1982-2010年辽河流域地区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气温显著增加。年平均气温增加速率为0.32℃/10a,1982-1990增温速率达到0.71℃/10a,2000年以来辽河流域气温增温速率下降为0.11℃/10a。2、辽河流域植被生长状况地方差异性较大,其NDVI自西北向东南逐步增加。辽河流域部分年份NDVI相对变化率显示,植被NDVI增加区域占总体比例均在72%以上,流域植被整体植被状况不断改善。3、辽河流域2008-2010年平均NDVI变化率与1982-1984年间相比,分布在流域北部草原与栽培植物区的NDVI值较低区域减少了16.50%,这与流域日益改善的生态状况相一致。辽河流域植被1982-2010年间NDVI显著增加最大的为夏季,其次为秋季,冬季最少,秋季很好的延续了夏季植被的长势。4、1982-2010年,辽河流域的植被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23/10a。其中栽培植物与温带阔叶林区域增速较为接近,且速率明显大于温带草原区。夏季不仅是4个季节中植被NDVI值最高的季节,而且是上升最快的季节,速率为0.038/10a。5、辽河流域秋季均温与年均温对辽河流域植被的年际变化有较大影响。辽河流域植被年均NDVI与同期气温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区域,占流域总体的39.74%,主要植被类型为栽培植物与温带阔叶林。秋季NDVI与同期温度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区域,占流域总体的57.77%,广泛分布于流域全境。由季节尺度的滞后性分析可知,夏季气温对秋季NDVI呈显著正相关区域,占流域总体的40.34%,主要分布在流域中南部区域,这表明辽河流域NDVI对于气温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6、NDVI对降水量的响应未达到显著水平,季NDVI对降水的响应也未出现明显的滞后特征。辽河流域植被NDVI与同期降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区域,占流域总体的10.73%,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原与温带阔叶林。季均NDVI与同期降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由季节尺度的滞后分析可知,夏季降水与秋季NDVI呈显著正相关区域,占流域总体的8.85%,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等区域。夏季降水与冬季NDVI呈显著负相关区域,占流域总体的26.16%,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翁牛特旗、扎鲁特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区域。
其他文献
双(多)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是由一部主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一个或多个远程被动低增益接收机组成,是探测大气风场的新技术之一。在我国即将完成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建设以及风廓线雷达布网之前,双基地雷达可能是当前天气雷达网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本文研究了双基地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质量控制、配对方法和风场反演的区域,并且研究了基于三维变分法的双基地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系统的风场反演系统。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
3xxx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一定的强度,在强度要求不高的零部件和承装液体的箱体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短流程铸轧法生产的高品质高合金成分的铝合金越来越受到研究的重视。本论文以3003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立式铸轧工艺进行研究,制备出不同浇注温度的3003铝合金铸轧板材,研究浇注温度对铸轧态3003铝合金板材合金元素沿厚度方向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对铸轧板材进行均匀化、冷轧
本文利用中国743个测站1960年-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逐日的全球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近50年雨日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700hPa气旋性风切变对于雨日变化的影响,最后结合环流和水汽的变化,揭示了近5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雨日变化的可能原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自1980年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和雨日都呈明显减少的趋势,但这种趋势远远小于全国平均雨日减少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人类社会活动带来的夜间灯光亮度也取得了极大的增长。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反映人类活动的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城市经济空间化、城市化评估的研究中。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受制于各区域政策、地形、历史等影响,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针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本文首先基于裁剪得到的河南省的NPP-VIIRS原始月度灯光数据,运用平
中国大多数地区均处于高烈度地区,广泛推广模块化钢框架结构,提升其抗震性能,将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推广模块化钢框架结构的应用,考虑将隔震技术应用到模块化钢框架结构中,隔离传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使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有效控制结构内力和主体变形。模块化钢框架结构的结构特点导致其节点受力远比传统钢框架结构的复杂,应用隔震技术之后,可降低对模块单元连接节点的抗震要求,达到降低上部结构节点刚度要
采用低温乳液聚合制备环保型乳聚丁苯橡胶SBR1723N胶乳,考察了聚合过程中结合苯乙烯含量和门尼粘度影响因素,对环保型终止剂和福美钠终止聚合反应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体的转化率严格控制在66~70ω%范围内,可以制备结合苯乙烯含量为23.5ω%的SBR1723N胶乳;分子量调节剂加入量为0.10~0.13ω%时,生胶门尼粘度可控制在110~135,且采用分批加入方式制备的SBR1723N基
目前GRAPES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模式高层大气预报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三维变分同化系统高层背景场构造方案采用存在缺陷的外推方案,使高层大气的背景场和卫星观测资料之间存在巨大偏差,卫星高层通道资料在同化过程中被剔除,从而影响同化模式有效使用高层观测资料,造成GRAPES模式同化和预报效果不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
本文利用1959-2010年我国逐日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首先对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近50年来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环流特征,然后对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气低振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我国华北地区冬季的低频温度建立了统计预报模型,并利用2009/2010年华北地区冬季资料进行检验。主要得到
本文利用NCAR最新大气环流模式CAM5.1设计了一系列数值试验,对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化可能对东亚地区冬夏季环流及降水分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其中,对大规模城市化的表现分为两个方面来讨论——城市比重的增加及黑碳气溶胶排放量的增多。主要结论如下:(1) CAM5.1模式对全球及东亚地区的冬、夏季环流场及降水等物理量场均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控制试验结果很好地反映出观各个气象要素的实际状况。(2)中
大气气溶胶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强烈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平衡,进而影响全球环境和气候,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因子。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气溶胶高值区之一,因此,利用地基遥感数据研究这一地区的气溶胶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获得太湖地区气溶胶特性长期变化的数据集,更有利于提高对该地区气溶胶特性的认识,并减小该地区气溶胶气候效应的不确定性,对天气预报、气候变化预测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卫星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