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受重关节,在日常体育运动与生活中极易发生扭伤。而且,在踝关节急性扭伤后极易导致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从而增加再次扭伤的风险。针对此,本课题在总结分析有关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治疗的文献基础上,探讨PNF训练对体育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干预效果。第一部分实验目的是比较并探讨健康体育生左、右侧下肢稳定的差异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10名健康男性体育生,进行实验讲解与培训。采用重心移动轨迹测试仪对10名受试者双下肢稳定性分别进行测试,所采集的指标主要包括摆动频率、协调系数和稳定系数,对左右侧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并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左侧摆动频率低于右侧、协调系数低于右侧、稳定系数大于右侧,各项指标数据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健康体育生左侧稳定性大于右侧稳定性。第二部分实验目的是探讨体育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侧下肢稳定性及踝关节肌力变化。研究方法:在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漓江学院体育系2017级(大一)、2016级(大二)、2015级(大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中招募患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志愿者,均是男性,随机选取30名,进行实验讲解与培训。将受试者按左右侧进行分层,分为患侧与健侧。采用重心移动轨迹测试仪对30名受试者患侧与健侧稳定性分别进行测试,所采集的指标主要包括摆动频率、协调系数和稳定系数。采用手持肌力测试仪对30名受试者患侧与健侧的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肌力分别进行测试。对患侧与健侧的各项测试指标进行量化并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患侧摆动频率大于健侧、协调系数大于健侧、稳定系数小于健侧,各项指标数据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踝关节背伸肌力小于健侧、跖屈肌力小于健侧、内翻肌力小于健侧、外翻肌力小于健侧,各项指标数据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体育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侧的平衡稳定性差于健侧,肌力也弱于健侧。第三部分实验目的是探明PNF训练对体育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可能机制。方法:在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招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志愿者,均是男性,随机选取30名,进行实验讲解与培训。将30名受试者按左右侧进行分层,采用数字量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进行单盲实验。每组15人,进行为期8周的康复训练,隔天进行一次。实验组进行PNF训练,对照组采用肌力+平衡训练。实验前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CAIT问卷、踝关节肌力测试、重心移动轨迹测试、星型偏移平衡测试进行评定。研究结果:两组训练方案对体育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P<0.05),PNF训练方案对体育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效果优于肌力+平衡训练方案(P<0.05)。两组训练方案均可提高受试者踝关节肌力(P<0.05),肌力+平衡训练方案对提高受试者踝关节内翻肌力的效果优于PNF训练方案(P<0.05)。两组训练方案均可提高受试者下肢稳定性(P<0.05),PNF训练方案对提高受试者下肢稳定性的效果优于肌力+平衡训练方案(P<0.05)。PNF训练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受试者下肢动态平衡能力(P<0.05),肌力+平衡训练方案对受试者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的提升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PNF训练可以促进体育生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增强踝关节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