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中的主体构建——路翎前期(1937-1949)小说主题探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u22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翎是现代文学中一位独具特质的文学新星,又是七月派中的极其重要的一员。路翎文学创作跨越现代与当代,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路翎文学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中期和晚期,其前期(1937.1949)小说更具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意义。路翎以真切的生命实践来表现作为个体在现代展开与延伸中的现代性体验,关注作为人之为人的主体存在的可能。全面完整地解读路翎前期小说,既是进一步理解路翎文学创作特色在现代文学中的独特贡献与意义的必然之举,也是重新检视现代性生发于中国现代语境的多种状况的应中之需。   本文拟分四个章节对路翎前期小说进行研究:第一章路翎文学创作和胡风文艺理论关系考察。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从路翎认识胡风前的文学创作看路翎已然形成的文学风格,第二节胡风文艺理论与路翎文学创作互相促成之关系考,第三节胡风与路翎对“精神奴役的创伤”、“主观战斗精神”等核心概念理解之相异考。第二章路翎前期小说核心意象——“旷野”,梳理“旷野”所指的现实及寓指意义。第一节时代和文化生态环境,第二节作家个体生存处境,第三节作品中的旷野处境。第三章路翎前期小说主体构建特质研究,全面分析论证路翎前期小说主体构建的主题。第一节真实:主体的觉醒,该节又分为两部分,回落自我本身的感受真实和从感受真实到主体的觉醒。第二节双重奴役,奴役的提出及其所指、他物对生命个体的奴役和自我奴役。第三节突进:生命原始强力,分为探索纾解国民双重奴役的路径——生命原始强力及郭素娥和她的强力突进两个部分。第四节主体的站立——未来人物的命运,分为蒋纯祖的主体站立和蒋纯祖的死亡两部分。第四章路翎前期小说主体构建未竟之痛,分析路翎前期小说对人的主体构建未竟之原因,共分两节,“无所凭借”的生命自激和人作为主体存在的困境。论文通过这四章以实现对路翎前期小说主体的全新且合理的分析与研究。
其他文献
在“藏彝走廊”上、大渡河畔,有这样一个族群,他们自称“本地人”,称居住在同一地域的汉族居民为“客民人”。据相关资料记载和当地居民口述,“本地人”、“客民人”于不同时
以色列建国之后三代作家的主流故事观转变十分明显,本文以以色列现代小说代际之间大的故事观念转变为背景,以奥兹为核心,详细阐释了奥兹的故事观念,正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
印度裔英国作家拉什迪是当代英语文坛上的风云人物。他的作品和本人一样,混杂了东西文化的多种元素。正是这种文化杂糅,使拉什迪既时时陷入自我身份错位的困惑和迷茫之中,又
演讲是传播新思潮的手段之一。本文第一次展示了演讲手段对新思潮传播的独特作用,对“五四”时期的历史状况做了进一步的还原,进而阐释知识分子在通过演讲进行新思潮传播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