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河中下游构造地貌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ydi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构造和气候变化是整个社会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这里新构造比较发育,各种地貌现象非常典型,从玛纳斯河源头至尾闾可以分为四个地貌带:挤压隆起山地、山前褶皱隆起丘陵和构造抬升的冲积扇带、构造沉降平原曲流带和拗陷的玛纳斯河尾闾湖泊带.然而这四个地貌带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及其演化历史,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我们以河流地貌为切入点,将山前地貌带串联起来,研究它们的变形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对新构运动进行分期,恢复地貌带的演化历史.天山北麓玛纳斯河流域发育有三排褶皱低山丘陵,都是近东西走向,南翼缓北翼陡,而且由南向北其隆起幅度、发育的规模逐渐变小,其形成时代依次变新.山前三期冲积扇由南向北串珠状发育,明显受到山前褶皱与逆断裂的控制.反映了第四纪以来由于天山持续隆升,天山北麓在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下,山麓带的隆起范围不断向准噶尔盆地方向扩展的演化趋势.随着山麓范围的扩大,沉降中心也不断向北迁移,平原曲流带的位置随之北移.平原曲流带内的钻孔研究表明这里在第四纪时期,曾经有湖泊发育,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玛纳斯湖的发育也是不断向北迁移的.对天山北麓地貌带逐渐向北迁移的动态变化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根据山前褶皱低山丘陵、冲积扇的发育和演化特征和阶地变形特点,将玛纳斯河流域内的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四期.第一期新构造运动始于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第一排褶皱强烈隆起,西域砾岩开始堆积.第二期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第一排褶皱已隆起到今天的规模,第二排褶皱继续隆起,第三排褶皱开始形成.第三期新构造运动始于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第二排褶皱、第三排褶皱继续隆起;河流下切侵蚀形成新一级阶地;第一期冲积扇被废弃,第二期冲积扇开始发育.第四期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晚更新世末-全新世初,西湖隆起开始形成,第二期冲积扇被废弃,第三期冲积扇开始发育,第二排褶皱和第三排褶皱带内阶地发生拱曲变形和错断变形.与青藏高原相对比,天山地区新构造运动第三期和第四期对应青藏高原的共和运动.天山地区第二期新构造运动对应于青藏高原的昆黄运动.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中,天山地区与青藏高原的演化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08年汶川地之后,四川盆地中活动性断裂的研究及地震危害性评价引起了广泛关注。而龙泉山断裂带距离成都市区不足20km,所经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是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柴达木盆地西部七个泉、狮子沟等地区是青海油田的重要产区和远景区。本文应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对该区上干柴沟组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通过露头剖面、
核磁共振测井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测井工业的重大技术进步之一。在实际应用中为许多常规测井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然而,实际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核磁测井自身能力
厄立特里亚安塞巴区地处阿拉伯-努比亚地盾以南,努比亚地盾内,该地盾由新古元代大陆边缘(公元前870~670兆年)和年轻的洋内岩浆弧岩体组成,受东非大裂谷和红海裂谷的共同作用,
當你拥有某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东西并不像你原来所想的那样有价值。  ——价值定律  一个人花一个小时可以做好的事情,两个人就要两个小时。——合作定律  当你不总在想自己是否幸福的时候,你就幸福了。——幸福定律  有人站在山脚下,有人站在山顶上,虽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在两人眼里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地位定律  在争辩的时候,最难辩倒的观点就是沉默。——沉默定律  动力往往来源于两种原因,
水下机器人作为可控性能良好的移动观测平台,为实现中小尺度海洋动态过程高分辨率精细观测与动态特征跟踪观测提供了必要的平台条件.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多水下机器人海洋特征
阜康凹陷东斜坡及北三台地区位于博格达山陆内造山带北缘,具有非常大的油气资源潜力,该地区的构造演化是制约油气勘探的关键,而博格达山的隆升又对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影响作用较大
针对正则化极端学习机的隐层具有随机选择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增加删除机制来自适应地确定正则化极端学习机的隐层节点数.这种机制以对优化目标函数影响的大小作为评价隐层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