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料中金属元素的浸出行为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基焊料是电子封装中最常用的连接材料。电子废弃件在土壤填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土壤中的腐蚀性介质接触,导致其中的金属元素浸出,从而污染地下水和环境。随着电子元件微型化的发展,焊点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接头对焊料腐蚀行为的影响变得不可忽略。故研究焊料及其与基板形成的接头在模拟土壤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Sn-0.75Cu焊料及其与Cu基板形成的接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浸出及动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它们在3.5%NaCl,1%NaCl-2%Na2SO4和模拟土壤盐溶液的1%NaCl-2%Na2SO4-0.6%Na2CO3中的腐蚀行为,并用SEM和XRD观察了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及相组成。系统分析了溶液组成和Cu基板对Sn-0.75Cu焊料腐蚀行为的影响,讨论了浸出结果与电化学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Sn-0.75Cu焊料及Sn-0.75/Cu接头中Sn的浸出行为表明,Sn的浸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Sn-0.75Cu焊料和Sn-0.75Cu/Cu接头分别在1%NaCl-2%Na2SO4-0.6%Na2CO3和3.5%NaCl溶液中Sn的浸出量最多;各溶液中接头中Sn的浸出量高于焊料。浸出45天后,在Sn的浸出量较多的样品表面形成厚而疏松的腐蚀产物,腐蚀产物组成为大量的Sn4(OH)6Cl2,少量的SnO和SnCl2。(2)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Sn-0.75Cu焊料在3.5%NaCl和1%NaCl-2%Na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在1%NaCl-2%Na2SO4-0.6%Na2CO3溶液中的耐蚀性。在3.5%NaCl和1%NaCl-2%Na2SO4溶液中极化测试后,焊料表面形成针状或韧窝状的Sn3O(OH)2Cl2,而1%NaCl-2%Na2SO4-0.6%Na2CO3中极化测试后,焊料表面观察不到腐蚀产物。(3)以3.5%NaCl溶液为例,研究了Cu基板及温度对Sn-0.75Cu腐蚀行为的影响,发现Cu基板与Sn-0.75Cu构成了腐蚀电偶,Cu基板作为电偶的阴极加速了阳极Sn-0.75Cu焊料的腐蚀,导致Sn的浸出量增多。在35~65℃内,Sn-0.75Cu的耐蚀性随着温度变化不明显,但是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腐蚀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约为37.2kJ/mol。(4)浸出实验与电化学测试结果对比表明,浸出结果与电化学结果具有一致性,体现在Sn-0.75Cu焊料在1%NaCl-2%Na2S04-0.6%Na2CO3溶液中Sn浸出速率最大,其在该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也最大。
其他文献
分子筛是一类具有均一微孔、且孔径与分子大小相当的吸附剂或薄膜类物质。传统的分子筛一般为微孔分子筛,其孔径大约为4~12A(如Y型、ZSM-5型分子筛)。在石油化工、生物和精细
<正>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胸肺部疾病引起的心脏病,是老年性心脏病中的多发病,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右心功能不全为其主要病理改变。急性发作时可
本研究以运动技能学理论为基础,针对排球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阶段性问题,结合体育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等学科理论和学练实践经验,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自助交易的使用形式越来越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而现有的公共自助交易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还存在一些问题,金融安全成为了人们普遍
庄子哲学实际上是生命哲学、庄子美学实际也是生命美学。庄子顺应自然 ,回归自然并非消极避世 ,而是为困于尘世的人寻找一条幸福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超脱 ,便拟在精神境域
体育是人类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而能否拥有本土赛事品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随着全球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对国家和地区的
目的:通过对篮球专项学生的步态特征和足底压力分析,研究篮球专项’学生的膝关节损伤分布,专项学生的步态特征和足底压力分布,以及膝关节损伤学生步态和足底压力分布的变化。
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 (Hemsi.)C. Y. Wu et H. W. Li.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又称蓝花柴胡,脉叶香茶菜,大叶蛇总管(广西)等,产于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西、贵州、
<正> 一控制论与经济控制论控制论(Cybernetics)是本世纪四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948年美国著名科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的专著《控制论》的出版,为
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明元杂剧和明传奇中的插科打诨艺术,分析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并尝试对二者进行比较,明确插科打诨艺术在戏曲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